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13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2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948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06篇
  6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UrocortinⅠ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心脏灌注装置(MPA)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24 h后进行细胞计数并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I/R组)、UrocortinⅠ后处理组(UcnⅠ组)、5-羟葵酸拮抗UrocortinⅠ组(5-HD+UcnⅠ组)。N组在预设37℃培养箱中持续培养135 min;余3组均予缺氧40 min,复氧60 min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其中UcnⅠ组在缺氧末复氧前给予UcnⅠ处理30 min;5-HD+UcnⅠ组在UcnⅠ处理前给予特异性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拮抗剂5-HD处理5 min,余处理同UcnⅠ组。各组于复氧末加入JC-1荧光探针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N组心肌细胞高膜电位比例均高于其余各组(P<0.01),而UcnⅠ组高膜电位比例高于I/R组和5-HD+UcnⅠ组(P<0.05),I/R组与5-HD+Ucn I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nⅠ后处理可防止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保护复氧后心肌线粒体的膜电位。  相似文献   
72.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器官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tion,下称 UW液 )和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 1年成活率逐渐增高。 2 0 0 1年 1 2月 ,我们对 1例患者成功施行附加门静脉搭桥的原位肝移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 4岁。临床诊断为终末期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 ,肝功能 (Child分级 )为 C级。供者为 1例 2 6岁脑死亡者 ,无感染、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病。供受者ABO血型均为 A型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2 手术方法1供肝切取与修整 :供肝者行腹部大十字切口 ,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插…  相似文献   
73.
缺血后处理与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采用大鼠体外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缺血后处理组全心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0 s后,缺血30 s,反复3次,然后持续灌注57 min;对照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灌流液腺苷(adenosine,ADO)含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15.32±2.05)%],与对照组比较[(40.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ATP降解[(3.32±0.63)μmol/g],与对照组比较[(4.73±0.59)μ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ADO清除速率[(4.33±1.87)nmol.min-1.g-1]小于对照组[(6.17±1.80)nmol.min-1.g-1],P<0.05;心肌SOD、CAT和GR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更大的抗氧化能力。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延缓ADO清除,减少ATP的降解,减轻活性氧的损伤作用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绵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5例高度可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MSCT扫描后,应用syngo Multi Modality工作站提供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4种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分析比较不同的图像算法针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VR相共检出87根隐匿性骨折,总检出率为91.6%;MIP相共检出94根,总检出率为98.9%;MPR相共检出87根,检出率为91.6%;SSD相共检出80根,检出率为84.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总检出率显著高于VR、MPR、SSD(P<0.05)。结论对于X线平片没有诊断为骨折的患者,可以行MSCT检查,结合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够显著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20只。对照组行左侧睾丸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予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复位。缺血后处理组予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行缺血后处理,即先将睾丸复位,血流再灌注10s,然后将睾丸再次扭转720度,使睾丸缺血10s,反复6个循环,最后睾丸复位,血流持续灌注。复位后4h,每组处死大鼠10只,行左侧睾丸切除术,测定睾丸组织丙二醛水平。复位后3个月,各组处死剩余的大鼠,行左侧睾丸切除术,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结果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缺血后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处理组[(2.73±0.34)、(1.86±0.29)、(1.45±0.20)mmol/mg](P0.05),睾丸生精功能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灌注组[(22.03±1.97)、(15.13±1.81)、(2.14±0.42)×106](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6.
CT纹理分析是一种新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是对CT图像进行后处理,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学分析,提取CT图像中的像素分布情况,它能提取肉眼无法识别的图像信息。纹理分析的图像来源可以是CT扫描图像,CT增强扫描图像,PET-CT图像,甚至是一些后处理图像(例如灌注CT,类灌注CT图像)。目前CT纹理分析在肝脏非肿瘤、肿瘤病变以及疗效的预测中具有较多和较深刻的研究。尽管CT有了灌注CT、能谱CT以及PET-CT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还是对诊断肝的不典型良恶性病变,评估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预评价临床疗效以及肝纤维化分级等存在困难。CT纹理分析在解决这些难题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以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异氟醚后处理+Smad3特异性抑制剂SIS3 HCl组(ISO+SIS3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 h后Zea-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评估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情况,TUNEL法评估脑组织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VEGF蛋白和CD34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对脑组织中p-Smad3、Smad3、VEGF和CD34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异氟醚能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增加缺血脑组织中健存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强p-Smad3、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Smad3抑制剂逆转了异氟醚的脑保护作用,加重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p-Smad3、VEGF和CD34的蛋白表达。结论异氟醚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激活Smad信号通路,促进VEGF和CD34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实施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中枢神经缺血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对各组大鼠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测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及海马RGMa及轴突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结果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12、24 h、2 d神经功能缺失改善(P<0.05)。缺血后处理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其缺血侧皮质和海马RGMa mRNA及蛋白表达相比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缺血皮质和海马NF-200光密度值比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改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使轴突的损伤减少,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少排斥性轴突导向因子RGM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和再灌注所造成脑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进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缺血组、缺血后处理组。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制备局灶性缺血,缺血后处理即在缺血后2 h进行3次30 s/30 s的再灌注/再阻塞。对脑梗死体积、神经系统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转录水平、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查。结果缺血后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局灶性缺血组,神经系统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缺血后处理组抑制了TNF-α和IL-1β的转录,及TNF-α、IL-1β和TLR2的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组可以保护由局灶性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并改善其神经系统功能,这与TNF-α和IL-1β转录的弱化,及TNF-α、IL-1β、TLR2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