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6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548篇
内科学   173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204篇
特种医学   16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622篇
综合类   5186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1726篇
  25篇
中国医学   334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1031篇
  2012年   1326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198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857篇
  2003年   680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刘承基 《江苏医药》1989,15(7):386-387
颅内动脉瘤在手术中过早地破裂,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挑战。突然发生大量的动脉性出血使手术难以正常进行,而且使病人陷于险境。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脑损害甚至死亡。1952年Hamby曾形象地描述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83.
球囊辅助下ONYX栓塞大型脑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很高.达25%-6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血及早期并发症。目前显微神经外科直接手术治疗大型(10~25mm)和巨大型(〉25mm)脑动脉瘤虽可治愈部分患者,但手术难度大.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以往对此类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弹簧圈如电解脱弹簧圈(GDC)等进行血管内治疗,由于瘤腔难以致密填塞、手术后弹簧圈被压缩和瘤内存在血栓等因素,因此疗效较差、复发率高。球囊辅助下ONYX可以致密填塞动脉瘤腔,保留载瘤动脉,重建损伤的动脉血管壁,因此对治疗大型和巨大型脑动脉瘤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4.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级、动脉瘤出血量、部位、形态、瘤颈宽度、血管痉挛程度及术中应用技术等。结果100%栓塞17例,95%栓塞4例,90%栓塞3例。1例患者术中血管痉挛加重致不完全失语。随访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血管痉挛。结论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配合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主要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其发病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1].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大脑动脉环(WILLS动脉环)的前部及邻近的动脉主干上,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其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2].目前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是动脉瘤夹闭术,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本院自2003-01~2006-01共实施21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6.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比较少见,而同时伴有蝶窦内假性动脉瘤者,常因难以控制的鼻衄死亡.国内有散在病例报告[1,2,3].2001年6月笔者对1例外伤性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假性动脉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患者男,55岁,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3年,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变1个月人院。1个月前,外院B超检查疑胰腺体尾交界部囊性包块,CT诊断胰腺体尾交界部占化病变,考虑来源于胰腺。  相似文献   
88.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未破裂动脉瘤的关注较早,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直到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vestigators)1998年I期及2003年Ⅱ期研究结果的公布,给神经外科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89.
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骨窗的"门洞效应"即眶上锁孔入路(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SKA)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创伤小路径短,能直接到达病变,减轻了脑牵拉,同时去除眶顶板的骨性突起,可以增加显露范围及视角,与标准翼点入路及眶颧入路比较,减少了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而且显露范围及手术致残率并无明显差异.手术显微镜及内窥镜的利用又解决了照明及视野的问题.随着专用于锁孔入路的同轴控制显微手术器械的应用,SKA治疗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更能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0.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创伤性9例,感染性7例。结果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11例,轻残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创伤性,术后发生脑梗死)。对12例行3个月。5年门诊随访,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与一般动脉瘤不同。提高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认识,以及有效应用神经外科技术,可以降低假性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