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92.
93.
目的:子宫恶性肿瘤后装腔内疗操作技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6月到2007年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子宫恶性肿瘤60例患者,分为两组:精确填塞固定组(对照组)和常规填塞固定组。进行后装腔内放疗放源器置放位置的测定,并分析施源器偏移数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精确填塞固定组能明显地降低施源器的偏移,纠正剂量分布的不合理性。结论:后装腔内放疗定位的实施,能更进一步明确后装腔内放疗施源器的位置、剂量曲线的位置、偏移类型,为修正剂量分布提供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 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HyperArc、容积旋转调强(VMAT)和射波刀(CyberKnife)在单发和多发脑转移瘤(BM)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将75例脑转移瘤CT图像分成5组(1 BM、4 BM、8 BM、15 BM、20 BM),分别设计HyperArc、非共面VMAT和CyberKnife这3种不同技术(HA、nCO-VMAT、CK)的计划。分析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CI)、梯度指数(GI)、正常脑组织平均剂量(Brainmean)、机器总跳数(MU)以及出束时间。结果:在1 BM中,HA、nCO-VMAT、CK的GI值(P=0.429)和Brainmean值(P=0.799)接近;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在4 BM中,HA、nCO-VMAT、CK的GI值(P=0.334)和Brainmean值(P=0.317)都接近;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在8 BM中,HA和nCO-VMAT的CI值接近,优于CK(P<0.001);HA和CK的GI值接近,优于nCO-VMAT(P<0.001)。在15 BM中,HA的CI值(P<0.001)最优;CK的GI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CK的Brainmean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在20 BM中,HA的CI值(P<0.001)最优;CK的GI值(P<0.001)最优,HA次之,nCO-VMAT最差。在所有组中HA和nCO-VMAT的MU值都比CK低,CK的出束时间都远大于HA和nCO-VMAT。结论:HA、nCO-VMAT与CK技术都可以降低正常脑组织的剂量,都能取得很好的CI和GI,但HA出束时间短,CK出束时间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腺(或胸壁)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和分段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根据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整体调强组(58例)和分段放疗组(58例),观察2组患者皮肤损伤及患侧肩关节活动情况。随机选取10例患者(改良根治术5例,保乳术5例),分别制定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计划和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计划,对2组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以及肱骨头受照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16患者均健康存活,整体调强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分段放疗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肩关节症状。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和肱骨头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调强放疗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好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肱骨头受照剂量高于X线、电子线混合照射。调强放疗有可能引起肩关节放射性损伤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
<正>照射剂量测量是确保肿瘤放疗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剂量测量方法很多,热释光探测器(TLD)技术在医学领域,首先应用于放射诊断时的辐射防护剂量测量,随后很快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测量[1]。以Dam和Marinello[2]推荐的方法为依据,在拟鼻咽癌放疗条件下,在临床放疗剂量范围内,用TLD在体模上进行剂量测量和验证,熟悉掌握外照射剂量实时测定方法,获得临床测量用各项参数,为临床剂量学验证提供可靠的手段[3]。  相似文献   
98.
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8例保乳手术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逆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各种计划中临床靶区、危机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逆向调强计划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84.35%、98.37%、96.71%.剂量不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5.870%、7.189%、10.820%;逆向调强计划与常规切线野计划、正向调强计划相比危机器官的受照射量与体积明显增加.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向调强更能有效降低各危机器官的平均受照射量和体积,与常规切线野计划相比对侧肺、脊髓、心脏的D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向调强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也能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和体积;逆向调强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0.82)°、(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临床靶区(CTV)处方剂量与实际剂量间存在的差异,探讨是否有必要对CTV剂量报告、甚至剂量学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46例,行调强放疗,靶区设置为PTV70、PTV60和PTV54,统一靶区勾画方法,并按照RTOG0615试验中有关靶区剂量学规定来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分别统计PTV60-70(PTV60 s-PTV70 s)和PTV54-60(PTV54 s-PTV60s)的D95%、Dm ean、V110%处方、V115处方、V95%处方。结果在统一靶区勾画方法并满足RTOG0615靶区剂量学规定的前提下,PTV60-70的D95%、Dm ean、V66、V69、V57的变化范围和中位值分别为:5 980~6 400 cGy,6 175 cGy;6391~7003 cGy,6652 cGy;12.8%~89.5%,50.5%;4.9%~68.3%,24.6%;97.3%~100%,99.4%。PTV54-60的D95%、Dm ean、V59.4、V62、V51的变化范围和中位值分别为:5230~5 560 cGy,5 410 cGy;5648~6322 cGy,5 919 cGy;9.9%~80.8%,47.5%;1.9%~63.1%,20.3%;96%~99.7%,98%。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计划系统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满足一定限定条件的基础上,能提供相当多的治疗计划,而目前关于CTV的剂量学规定,约束力较弱,造成CTV内实际剂量差异较大,不利于对CTV勾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