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521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359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31例上颌骨切除术的结果,其中上颌窦癌27例,腭癌2例,龈癌2例。术前均给予放疗。采用了“量体裁衣”的术式。5年存活14例,治愈率45.16%。对上颌窦癌的综合治疗、上颌骨切除的范围、眼球是否保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Medpor与游离真皮脂肪移植修复上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修复上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Medpor与游离真皮脂肪移植,对不同原因所致的上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畸形进行整复。结果:临床治疗5例,面部畸形均得到良好矫正。结论:这一手术方法创伤小,可塑性强,且大大降低了软组织移植吸收、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修复上颌骨及软组织缺损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颊脂垫衬里骨移植即时重建上颌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交通事故、工伤意外等原因,急性鼻面部损伤发生不断增加,患者常常存在鼻骨骨折,上颌骨前壁及额突骨折、外鼻挫裂伤、眶壁骨折,部分合并眼球损伤和颅底骨折。其治疗较复杂,处理不当会诱发鼻面部畸形,影响功能、容貌,故应及时修复。本院自1990年4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34例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及Ⅰ期修复(无严重创口污染,无严重组织缺损者为Ⅰ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2岁。交通伤18例,工伤11例,酒醉后摔伤5例,均于伤后12h内入院。其中口腔、鼻腔裂开性损伤者…  相似文献   
16.
唇腭裂患者手术后上颌骨发育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骨发育特征及手术对发育造成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婴幼儿期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拍摄标准侧位头影测量片 ,并选择 12个标志点及 12个测量项目 ,并与同年龄段正常患者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单纯唇裂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现∠SNA [(76 .4± 3.0 6 )° ,P 0 .0 5 ]、N A Pg[(- 4 .8± 6 .31)mm ,P 0 .0 5 ]值变小 ;单纯腭裂及唇腭裂患者出现∠SNA[(74 .5± 4 .0 1)° ,P 0 .0 5 ;(75 .1± 1.0 7)°,P 0 .0 1]、N ANS[(47.3± 2 .4 1)mm ,P 0 .0 1;(49.8± 1.91)mm ,P 0 .0 1]等多项指标均小于正常对照 ,提示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上颌骨发育受限。结论 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是先天及后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唇裂修复术是影响上颌前后向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腭裂修复术是影响上颌骨高度及宽度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56例颌骨骨折治疗分析尹德辉李天江熊万林(附属医院口腔科)颌骨骨折是口腔科常见急症之一。颌面部骨结构解剖特殊,结构复杂,窦腔与管道多,受外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又因颌面部功能多,骨折后,对功能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治疗的要求高。现将我科从19...  相似文献   
18.
黄茂华  杨彦春  张学渊  孙远  肖利  陈媛 《重庆医学》2003,32(11):1483-1484
目的 探讨颅颌固定技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上颌骨骨折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颅颌固定技术和简易颅颌固定技术治疗,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简易颅颌固定技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颅颌固定技术。结论 简易颅颌固定技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能够恢复患者正常咬合关系和正常生理功能,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2岁。左上颌第三乳牙松动,拔牙后牙根部喷射状出血,填塞后仍有渗血,去除填塞物又反复出现喷射状出血,“拔牙后出血”入院。  相似文献   
20.
上颌骨全切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之一 ,虽然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很多 ,但一般术中需用线锯锯断上颌骨与邻近骨的连接处。我们为了缩短上颌骨全切除手术时间 ,减少创伤 ,自制线锯引钩 ,经术中应用 ,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