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4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526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05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科学   1284篇
综合类   82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63篇
  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胃肠减压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利用负压吸引及虹吸原理,预防术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内的压力,利于手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和胃肠功能的恢复。胃肠减压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由此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现对胃肠减压胃管置入深度、留置胃管时机、腹部手术胃肠减压的应用价值及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的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颈骨折、髋部外伤、长期过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动脉疾患、慢性酒精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股骨头供血血管老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压力下降、血管闭塞所致的股骨头供血不足或缺血性骨坏死性疾病,病变晚期可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很多,但缺乏理想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卵巢去留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转移的情况,初步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卵巢去留问题。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等与附件转移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级G1、G2、G3的附件转移发生率分别是O%、19.5%、34.4%,三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附件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3%、10.4%、39.6%,三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有淋巴转移者与无淋巴转移者的附件转移发生率为63.0%、9.9%,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只有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与否引起附件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附件转移与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相关,组织学低分化、淋巴转移更是附件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对无合并附件转移高危因素的年轻早期患者可考虑保留远离癌灶侧卵巢。  相似文献   
995.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结果36例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4°,术后平均10°;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55%,术后平均10%.33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诸多优点,可做为治疗新鲜爆裂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96.
磁共振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评价术后MRI表现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术前与术后MRI图像与临床资料,观察颈椎磁共振影像表现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前路减压术中植骨MRI信号强度根据手术时间由低逐渐向等信号转变,而纯钛钢板均为无信号影,术前仅表现出骨赘和椎间盘突出者其术后功能改善好,而术后功能不佳者术前MRI特征表现为脊髓T2WI高信号,融合平面与融合相邻椎间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结论:MRI可根据信号变化反映前路植骨融合状况,并通过术后MRI不同表现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的功能变化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总结和介绍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采用同次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平均随访20个月,参照Symon和Lavende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颈椎管造影或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变化。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1.6%,显效率为50%;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达73.6%。提示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适应于陈旧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颈髓压迫症的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医用半导体激光和医用臭氧发生器,在DSA引导下采用18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髓核区,然后由穿刺针插入600μm光导纤维,用自动脉冲式激光汽化髓核,以每个椎间盘600~1200J汽化,再向椎间盘注入O3约10ml,共治疗30例35节椎间盘。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是治愈24例(80%),显效4例(13.3%),有效2例(6.7%),优良率93.3%,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加臭氧(O3)髓核氧化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和比较鼻内和鼻外两种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临床疗效。方法视神经外伤32例(32眼)。采用经鼻外眶内侧进路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20例,经鼻内镜鼻内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12例。结果眶内组20例中有12例(60%)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从术前的无光感提高到术后的0.06,光感到0.08~0.15,手动到0.12~0.15,数指到0.2,0.02到0.2,0.03到0.15。鼻内组12例中有9例(75%)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分别从术前的无光感到术后的0.25,光感到0.2~0.25,手动到0.2—0.3,0.02到0.3。按Wileoxon统计法,P〈0.05。结论本组鼻内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临床效果优于眶内进路,认为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