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58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83篇
预防医学   70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8篇
  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8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04例经过住院治疗获得临床痊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测评,观察其出院后1年内病情变化,在出院后1年末对患者家属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家庭功能量表(FAD)进行测评,比较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FES-CV和FAD评分的差别。结果 104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4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1.35%。复发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5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稳定组(t=-4.434、-2.937、-3.800、-3.836、-3.119,P=0.000、0.004、0.000、0.000、0.003),而矛盾性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66,P=0.000);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总的功能5个分量表得分复发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473、5.489、3.978、4.251、3.351,P=0.016、0.000、0.000、0.000、0.000)。结论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将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研究组)和传统护理观察和护理报告组(对照组),每组400例.对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所致损失程度及预测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每例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2级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所致损失程度>50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好.从护理管理角度来说,其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科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的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从家庭功能角度探析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变化与需求,进一步为特殊家庭的扶助策略和养老政策提供完善思路。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云南省4个市/县随机抽取98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父母作为研究组,同时根据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按1:1的比例匹配普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作为对照组,通过半结构化问卷和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对两类家庭的家庭功能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普通独生子女家庭在7个家庭功能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月收入是家庭问题解决、角色和情感反应维度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则是总体功能(P=0.003)、问题解决(P=0.009)、情感反应(P=0.001)和行为控制维度(P=0.025)的危险因素。农村居住地是角色维度的危险因素(P <0.001)。离异/丧偶是家庭问题解决(P=0.008)、沟通(P=0.038)和情感反应功能(P=0.024)的危险因素。结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但却是维系家庭总体功能的重要基础,不同年龄段和居住地也使得不同家庭的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因婚姻导致的情感问题也是这类家庭中年迈父母面临的一大困境。相关政策制定应进一步"精准化"... 更多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士兵和非独生子女士兵主动性人格与心理应激的关系,为部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独生子女士兵247人和非独生子女277人,采用主动性人格和心理应激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独生子女士兵和非独生子女士兵之间在主动性人格的3个维度(积极、坚韧和变革)和心理应激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士兵的主动性人格对其心理应激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积极性人格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积极性人格得分越高的士兵,其体验到的心理应激可能越少,而变革性人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变革性人格得分越高的士兵,其体验到的心理应激可能越高;是否独生子女对主动性人格和心理应激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独生子女积极性人格和心理应激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非独生子女积极性人格对心理应激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主动性人格对士兵心理应激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士兵是否独生子女可影响主动性人格和心理应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谷红丽  陈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409-5411
<正>抽动障碍(TD)是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  相似文献   
86.
贾喜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04-105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特殊部分,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他们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差,就业层次不高,缺少社会网络的支持和社会资源共享,因被社会严重边缘化而形成并依赖自己较封闭的"小圈子",在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鉴别与抵抗力。相比在校学生,校外青少年在经济、文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较脆  相似文献   
87.
<正>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特定的一部分,在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鉴别抵抗能力。因此,家庭环境对他们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某县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盐城市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饮食行为差异,为进行相关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盐城市四所院校1 28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相关饮食行为,按是否独生子女分为两组.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大学生中体重过低、超重、肥胖的百分比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两组在体型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独生子女中常吃早餐的百分比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常喝汽水饮料、牛奶,常吃西式快餐、路边摊以及挑食偏食的百分比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因素与常吃早餐呈负相关(P<0.01),与常喝汽水饮料、牛奶,常吃西式快餐呈正相关(P<0.05);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因素与常吃方便面呈负相关(P<0.05),与常喝牛奶,常吃西式快餐、路边摊以及挑食偏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具有更多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在营养教育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9.
谢多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49-3650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攻击行为带来的伤害。方法对我院精神科的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有:被害妄想20例,占33.33%,命令性幻听18例,占30%,情绪不稳10例,16.67%,思维紊乱6例,占10%,要求得不到满足4例,占6.67%,药源性反应2例,占3.33%。结论被精神症状所支配,是造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及时识别发生攻击行为的先兆和及时控制冲动的行为的发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降低攻击行为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言语攻击发生次数由改善前占总攻击次数的76.14%下降至改善后的32.9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