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57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82篇
预防医学   70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8篇
  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考察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对71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并筛选出高、低攻击组被试共153名进行DNA分型。结果:rs6295多态性主效应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与rs6295多态性的交互效应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以儿童社会适应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 of Emotion Processes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理论依据,探讨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社会行为量表、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社会认知评估量表,以福州市三所小学的381名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在本研究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社会信息加工在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的情绪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加工影响其攻击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以十堰市2011 ~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信息为基础,对其家庭背景中的社会关系和家庭结构进行普遍调查,分析探索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调查对象为5岁以下死亡儿童家庭以及居住地邻居有健康儿童家庭.选择不同地理环境的十堰市城区及偏远山区县竹溪县,以依据自拟的调查表,调查儿童家庭主要家庭成员间以及现居住地邻居间相处和谐情况的评价,家庭结构信息.结果:调查5岁以下死亡儿童竹溪县51例,城区为54例.家庭社会关系主观问卷调查均显示家庭成员间及近邻居间关系满意度96.00%以上,城区与竹溪县无差异.其家庭结构信息显示死亡儿家庭存在缺陷的比例较高平均21.00%,健康儿家庭平均10.48%,两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家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母亲孕期保健看,死亡儿童家庭及健康儿童家庭分别只有59.00%和75.20%基本完成孕期保健.结论:家庭社会关系的主观问卷调查不能真实反映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家庭存在缺陷的儿童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家庭保健意识还有提高空间,因此,保健服务对存在缺陷的家庭及儿童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4.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庭都特别希望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一旦孩子生病住院,家长就非常担心、焦虑,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现将其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其中的80例独生子女患者,按照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的康复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后,在治疗后第6周为患者进行PANSS评分以及SDSS评分,两组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可比性。结论: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期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差异。方法运用三阶段抽样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全国9个省份20家精神疾病医院门诊对529名12~18岁患有情绪障碍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自编量表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使用自伤功能评估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内隐压力心智量表、感知社会支持的多维度量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收集情绪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信息。结果共调查529名患有情绪障碍伴NSSI的青少年,其中独生子女375例,非独生子女154例。独生子女组自伤功能评估问卷总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独生子女组自伤种类及自伤频次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心理特征分析显示,独生子女组自尊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独生子女组心理困扰得分及抑郁症状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独生和非独生的情绪障碍青少年中,其自杀意念得分均与NSSI行为频次呈正相关(P<0.05);自尊水平与独生子女NSSI行为频次呈负相关(P<0.05),压力感知得分与独生子女NSSI行为频次呈正相关(P<0.05);焦虑情绪得分与非独生子女NSSI频次呈正相关(P<0.05)。结论情绪障碍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有更多的自伤频次和更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情绪障碍伴NSSI行为的独生子女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达州市2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1 2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基本心理需要问卷(BPNS)、道德推脱问卷(MDS)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进行调查。通过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家庭暴力与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 CTQ-SF与BPNS评分呈负相关(r=-0.160,P=0.012),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0、0.250,P均0.01);BPNS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20、-0.270,P均0.01);MDS与AHRBI评分呈正相关(r=0.420,P0.01)。家庭暴力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041(P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家庭暴力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饮酒及攻击行为、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效应值分别为-0.468、0.536、-0.241、-0.412、0.094(P均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至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总效应值为0.295(P0.05)。结论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在家庭暴力与饮酒及攻击行为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情绪不稳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5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183例和正常儿童5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评定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以及情绪是否稳定。将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第7、8、33、37情绪相关条目总分大于等于6分定义为伴有情绪不稳。结果:ADHD组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1%vs.2%,P<0.05)。ADHD情绪不稳组儿童FES-CV家庭的知识性、娱乐性得分同时低于ADHD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矛盾性得分同时高于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亲密度、独立性和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情绪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儿童伴.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家庭中文化活动与课外活动较情绪稳定的ADHD儿童更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讨论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伴攻击行为组(研究组)和不伴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 Ⅲ 48 bp VNTR 和 COMT val158met 基因多态性.采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结果:除既往攻击行为史(t=13.118,P<0.01)外,两组间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1158met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232,14.384,9.108,4.436;P<0.05);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其OR值(95%CI)为0.195(0.042~0.918).结论:①DRD4 exon Ⅲ 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存在关联;②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和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12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中文版和公正世界量表对5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攻击行为方面,不同性别医学生在攻击行为问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弹性(r=-0.301,P<0.01)和公正世界信念(r=-0.297,P<0.01)呈负相关;心理弹性可以直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攻击行为。可见,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在攻击行为和心理弹性之间起中介效应。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教育与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