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9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51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76篇
口腔科学   1027篇
临床医学   774篇
内科学   23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77篇
综合类   1776篇
预防医学   664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769篇
  2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种桩核系统修复喇叭形根管的抗折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 3种桩核系统修复喇叭形根管的牙根修复后的抗折性及其折断模式。方法 :30个完整的上颌中切牙 ,在根管治疗后 ,沿釉牙骨质界弧形顶点冠方 2mm切除牙冠 ,将根管上 1/3敞开形成喇叭形根管 ,样本随机分成 3组 :A组 ,铸造桩核金属全冠修复 ;B组 ,玻璃纤维树脂核全冠修复 ;C组 ,成品不锈钢平行螺纹桩树脂核全冠修复。样本固定于MTS810测试机上 ,与牙体长轴呈 135°加载 ,测试折断强度并观察折断模式。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铸造桩核修复抗折强度最高 [(76 3.86± 86 .38)N],其次是成品螺纹桩树脂核修复 [(6 19.91± 118.89)N],玻璃纤维树脂核组最小 [(40 5 .5 4± 111.86 )N],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铸造桩核树脂核修复后抗折强度最高 ,玻璃纤维树脂核修复最低 ,但后者折断模式最有利于重新修复 ,而前者通常无法再行修复。  相似文献   
32.
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特性及前、后路手术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特性,并评估椎间盘切除植骨术与椎板切开术对其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完整颈椎及手术后颈椎,在模拟生理状态下进行屈曲及伸展位的应力松弛实验。结果 在恒应变条件下,绘制术前及不同术式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松弛函数及曲线;术后的中下段颈椎的应力和初始化应力比值G(t)比术前明显增大,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后的G(t)值比椎板切开术大,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恒应变条件下,颈椎具有快速应力松弛敏感性,屈曲位比伸展位大。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都使颈椎的应力松弛能力减弱,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3.
微乳对难溶性药物增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微乳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机理.方法:经处方筛选及相图研究确定(BL-9/正丁醇3∶1)/油/水比例为9∶1∶40的微乳处方;以二氢吡啶类药物为模型药物,测定其在微乳、胶束和油相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根据化学结构,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药物的特性参数,并结合模型药物的特性分析微乳增溶难溶性药物的机理.结果:微乳对药物的增溶效果远大于油相和胶束,并随药物的脂溶性和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变化.结论:微乳可用于增溶难溶性药物,且脂溶性越大,空间位阻越小,增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4.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元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单元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探讨手法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其合理性。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观察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分布于环椎体峡部、椎弓根、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椎间盘的应力集中分布于环前外侧部,右后外侧部应力大于左后外侧部。最大位移出现在上位椎体的上关节。左侧小关节面相对位移较大,左侧椎间孔变大;右侧椎小关节面间移位小,右侧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右后外侧部向后突出。结论:模拟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向健侧旋转优于向患侧旋转。  相似文献   
35.
2003年12月~2006年3月我部新兵在5km越野训练中先后发生应力骨折2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5例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均为入伍1~3个月的新兵,入伍前均为学生,体健;无骨病史。8例骨折发生在开始越野训练的第3天;17例发生在第7~9周。其中跖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18例,腓骨骨折1例。最先均出现局部疼痛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及扣击痛明显,跛行但不影响持重。3例局部可触及到骨性隆起。X线显示:10例见平行状骨膜反应密度增高,15例显示病端有一不规则横行透光区。2治疗及结果10例住院治疗。15例在门诊治疗,给予全休1个月,抬高患肢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PHILIPSGyroscanIntera1.5T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一次成功得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正常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在b值分别为300、1000、1500s/mm2时的ADC值分别为(10-3mm2/s)1.520±0.169、1.937±0.370、2.632±0.258、1.163±0.188,1.200±0.132、1.484±0.272、2.016±0.178、0.840±0.117,1.068±0.118、1.321±0.149、1.659±0.169、0.747±0.102。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种实质性脏器在同一b值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腹部不同脏器的ADC值有明显差异。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为300s/mm2和1000s/mm2时,DWI和ADC图像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7.
卟啉病性脑病MR弥散加权成像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具有大脑表现的一种少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本文首次报道卟啉病性脑病急性期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 病例 女,25岁,因急性视力丧失和严重头痛1天于1998年2月入院。入院前数周有慢性腹痛和双腿痛史,入院时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经学检查示轻度认知机能障碍的双目失明,脑CT扫描示双侧枕叶有低密度灶。磁共振成像(MRI)T_2加权像(T_2-W)示双侧枕叶高信号,血液生化检查见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稍高,抗核  相似文献   
38.
计量单位的使用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中执行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一书,血压计量单位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39.
机械牵张应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常骨骼处于一个吸收与生长重建的连续过程,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生理活性保持着动态平衡,机械力学刺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机械力学刺激过低时,如宇航失重和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的人员均可导致骨密度、骨钙含量、骨基质蛋白、骨形成速度的降低;而绝经后妇女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增加骨骼载荷,可减少其骨质疏松的发生。体内力学环境复杂,而离体实验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加载方式,来控制各种变量(力学的不同类型、大小、频率、时间和细胞的不同种系等),观察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体内实验及临床应用,发现适当的牵张应力在骨折修复、正畸牙移动以及牵拉成骨(颌骨发育不足的矫治、骨缺损的整复、肢体延长)等中,能刺激骨组织自身生长与重建。成骨细胞是其中重要的感受与效应细胞.可通过力敏感离子通道、G蛋白与酪氨酸激酶、整合素受体与细胞骨架等多种途径,感受体内外力学刺激,并将力学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生物化学信号,介导力相关敏感基因表达,合成各种酶类等活性物质,激活信号网络级联反应,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活动。国内外有关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为牵张应力在骨科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正> 胫骨应力性骨折在新兵训练期常见,我科采用不剥离骨膜和桥式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应力性骨折4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8~21岁,平均18.5岁,受伤均在运动中发生,尤其是越野长跑时。初起患部疼痛、肿胀、不适,骨折瞬间有明显剧痛,当时不能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