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97篇
  免费   1902篇
  国内免费   1310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324篇
基础医学   652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7748篇
内科学   3208篇
皮肤病学   159篇
神经病学   3411篇
特种医学   26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3776篇
综合类   13772篇
预防医学   2015篇
眼科学   617篇
药学   5081篇
  45篇
中国医学   1401篇
肿瘤学   352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698篇
  2022年   702篇
  2021年   767篇
  2020年   851篇
  2019年   879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710篇
  2013年   1920篇
  2012年   2557篇
  2011年   2758篇
  2010年   2943篇
  2009年   2963篇
  2008年   3329篇
  2007年   2656篇
  2006年   2486篇
  2005年   2490篇
  2004年   1997篇
  2003年   1693篇
  2002年   1448篇
  2001年   1422篇
  2000年   866篇
  1999年   681篇
  1998年   762篇
  1997年   661篇
  1996年   1172篇
  1995年   791篇
  1994年   658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患者男,52岁。因突发头痛、神志不清、频繁呕吐40min于2005年2月3日入院。入院前行走时突发头痛、随即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鼾声呼吸伴频繁呕吐,“120”急救人员赶到检查时发现患者血压为60/40mmHg,意识模糊,脉搏细速,频繁呕吐,立即展开了扩容、静滴多巴胺等抢救,急送本院;经门诊头颅CT检查示基地池、环池、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总结食管穿孔和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经外科处理的42例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胸部X线平片、胸腔穿刺、上消化道碘油造影确诊.19例为自发性食管破裂,7例为医源性食管穿孔,11例为食管异物损伤破裂,2例为外伤性食管穿孔,3例为食管癌并食管支气管瘘.治疗予以开胸食管裂口修补22例,食管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1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空肠造瘘4例,置入食管带膜支架2例,颈部食管修补和引流2例.放弃治疗4例,治愈31例,好转4例,死亡3例.结论 (1)高度警惕本病并迅速获得全面、准确的发病史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2)早期诊断、充分引流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能够降低食管破裂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3.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血管病预后的指标[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临床需要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出及时准确地估计,为此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CRP、D-D的关系作了前瞻性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室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更好地配合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操作。结果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救治率。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动瘤手术急救时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常规操作 ,可有效地提高救治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5.
126.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7.
创伤性肝脾破裂360例麻醉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创伤急诊手术2531例,其中创伤性肝脾破裂手术360例,因其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麻醉管理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360例,男性226例,女性134例,年龄3个月至85岁。肝破裂诊断按照黄志强肝外伤三级分级法[1];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联合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cross-femoral bypass grafting,CFBG)的单臂支架型血管(aortouniiliac,AUI)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2月,对8例因髂动脉的特殊解剖条件无法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治疗。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股股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下肢血供情况等。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15个月死亡。3例原发性内漏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自愈。8例平均随访24个月(3~72个月),旁路均通畅,1例于术后1年吻合口轻微狭窄但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因髂动脉解剖条件复杂不能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9.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130.
脾破裂延迟出血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患者早期症状隐匿,临床上容易误(漏)诊,病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我院自1988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68例,其中脾破裂延迟出血20例,占11.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