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母婴依恋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母婴依恋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产后疲乏量表及产后抑郁量表,对433例产后42 d内的产妇进行调查。 结果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为(50.42±13.5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婴依恋、出院2周内是否添加奶粉、每天哺乳次数、产后抑郁、喂养期间是否遇到困难、是否自感母乳充足是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母婴依恋是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母婴依恋,提高产妇喂养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3个月时智能评估无显著差异的婴幼儿, 待12个月时, 对其母亲进行依恋关系问卷调查;使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婴幼儿进行智能评估。结果 安全型依恋37人, 占66.1%;不安全型19人, 占33.9%;其中焦虑-回避型8人, 占14.3%;焦虑-矛盾型11人, 占19.6%。安全型依恋者(n=37)其智能评分(DQ)为99.56±9.03, 不安全型依恋者(n=19)的DQ为92.85±8.26,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 P<0.05)。结论 安全型依恋可以使婴幼儿潜在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利于婴幼儿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编制儿童依恋行为问卷并建立其判别函数, 为评价1~2岁幼儿依恋行为测评提供工具。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和专家访谈, 以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Attachment Q-set, AQS)为基础构建儿童依恋条目库, 经预测试形成“依恋初始问卷”。随机抽取8市城区612名1~2岁儿童进行初始问卷测试, 经6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删除CR值达不到显著水平、与总分相关系数<0.30的条目以及项目负荷量<0.4的条目, 最后形成《1~2岁幼儿依恋问卷》, 然后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通过对济南市城区128名幼儿SSP分析结果和依恋问卷数据进行判别分析, 形成依恋类型的判别函数。结果 《1~2岁幼儿依恋问卷》含有8个因子, 36个条目。同质信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77, 分半信度为0.74, 重测信度为0.56;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良好水平。与SSP相比, 判别函数对A型、C型判定符合度为100%, 对B型判定符合度98%。SSP分型和依恋问卷判别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 P=0.94)。结论 依恋问卷信度、效度以及判别函数区分度良好,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可以用作1~2岁幼儿依恋行为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24.
曹洁 《保健与生活》2014,(11):55-55
事实上,很多人都没能在成长中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有统计表明,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在人群中大概只占59%,回避型的依恋关系大概占25%,焦虑型和恐惧型的依恋关系各占8%。依恋关系导致的普遍性的问题有哪些,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儿科协会临床指南指出学龄儿童ADHD的患病率为4%~12%,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1].我国选用DSM-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近年调查学龄儿童检出率为3.94%~6.3%[2-4],调查数据普遍低于国外的数据,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儿童ADHD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近年经许多回顾研究表明,ADHD儿童的不良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和养育方式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在对此作一综述.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依恋  相似文献   
26.
入园分离焦虑是儿童期焦虑的一种,对儿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教师敏感性三方面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指出常用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干预措施及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成人依恋和人际交往的状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的状况及其与人际交往状况之间的相关。结果①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重最大的是惧怕型(47.7%),其次是冷漠型(24.4%),专注型和安全型的比重较小(分别为16.3%,11.6%);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人际交往的交谈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F=5.770,2.745,P<0.05);③除待人接物与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外(r=0.050,P>0.05),交谈、交际与交友和异性交往均与依恋回避显著相关(r=0.305,0.287,0.349,P<0.01),且依恋焦虑与人际交往的各个维度均显著相关(r=0.234,0.331.0.433,0.250,P<0.01);④成人依恋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29,P<0.001)。结论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引进母亲依恋量表,评价其在国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修订后,选择北京有代表性地区404例次3~6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0.427~0.673,内部一致性α系数0.669~0.794)和效度。结论:该量表可在临床和社区用于评价孩子的母亲依恋。  相似文献   
29.
《家庭育儿》2008,(9):68-69
Q 我的宝宝出生不久,喉咙好像有痰,老是听到呼哧呼哧的声音,这要紧吗?还有就是给她喝水也不肯喝,即使放了葡萄糖有点甜味了也不肯喝,不知该怎么办?A 出生不久的宝宝食道和气管发育都不完全,总会感觉喉咙里有痰或是呼吸异常的声音,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进食和呼吸,这种情况和感冒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HIV/AIDS的态度,探讨其与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依恋模式分剔为安全型56%;沉溺型20%;漠视型13%;恐惧型11%.调查对象接纳感染者的态度与安全型呈正相关,与沉溺型、恐惧型呈负相关.结论:依恋模式对大学生的HIV/AIDS的态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