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探讨自主性、依恋与初中生偶像崇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自主性量表、依恋量表和偶像崇拜量表对192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年龄、情绪自主性、依恋的同伴因子、依恋的沟通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正相关( r=0.354~0.562),依恋的父母因子、信任因子和疏远因子与初中生偶像崇拜呈显著性负相关(r=-0.257~-0.44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初中生偶像崇拜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30.6);高度的情绪自主性、高同伴依恋和低父母依恋能有效地预测初中生的偶像崇拜(β=0.243,0.387,-0.184;P均=0.001);低信任和低疏远能很好地预测初中生偶像崇拜的强烈个人化倾向(β=-0.339,-0.291;P均=0.001)。结论:媒体偶像为初中生从父母依恋向同伴依恋过渡提供了一个"虚假的第二朋友群体",对单一偶像的强烈依恋不利于初中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每到星期六,林女士就特别纠结。高中二年级住校的女儿要回家了。只要女儿在家,就一定要跟林女士住一起,丈夫必须去书房睡觉。为这个事情,林女士夫妻跟女儿谈过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以女儿大发脾气而收尾,最终的结局还是女儿跟林女士睡,丈夫去书房睡。林女士也不知道怎么办,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如此依赖父母亲的床?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亦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文献综述,探讨偏头痛与人格特征、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不安全依恋等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63位8~15岁的儿童,用父子冲突问卷(CBQ)、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与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分别评估父子冲突、父子依恋和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儿童的CBQ、IPPA得分和SDQ困难总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组的CBQ得分高于高中组和大学组[(5.8±5.4) vs.(4.0±4.2),(3.9±4.3);P<0.05],IPPA得分低于高中组和大学组[(63.3±16.0) vs.(67.6±12.8),(69.7±13.0);P<0.05];父子每周互动<3h组的CBQ得分显著高于3~7h组和>7h组[(5.5±5.0)vs.(3.8±4.1),(2.8±3.6);P<0.05],IPPA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63.1±14.6) vs.(70.0±11.7),(73.8±11.6);P<0.05],SDQ困难得分高于>7h组[(12.0±5.0)vs.(9.9±5.3),P <0.05].父子冲突对儿童的情绪症状(β=0.28,P<0.01)和品行问题(β =0.18,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父子依恋能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β=0.39,P<0.01),负向预测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β=-0.28,P<0.01)和同伴交往问题(β=-0.14,P<0.05);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症状(β=0.17,P<0.01)、品行问题(β=0.12,P<0.05)、多动注意不能(β=0.13,P<0.05)与亲社会行为(β=-0.21,P<0.01)的预测作用均受到了父子依恋的调节.结论: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与父子冲突、父子依恋有关,父子依恋在父子冲突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可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咨询中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并探讨当事人依恋与工作同盟的关系.方法:从两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征集当事人71例,每次会谈后采用简版工作同盟量表-修订版(WAI-SR)测量工作同盟情况,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测查当事人依恋.当事人的整个咨询过程分为前中后三期,第一次为前期,最后一次为后期,其余为咨询中期.采用多层线性回归,以每次会谈结束后的工作同盟追踪数据为第一层数据,以当事人的依恋为第二层数据,来探讨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结果: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会谈次数增加,WAI-SR得分上升(γ10=0.72,P<0.01).ECR的依恋回避维度对工作同盟发展速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γ11=0.49,P=0.06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咨询前期,不同依恋类型当事人WAI-SR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型(29.3±5.8)、先占型(29.0±7.3)、安全型(23.0±7.8)和回避型(22.8±9.2).安全型当事人中期和后期WAI-SR得分高于前期[(28.0±7.0),(30.0±6.1) vs.(23.0±7.8);P<0.05];而先占型、恐惧型、回避型当事人WAI-SR得分在前、中、后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工作同盟随会谈次数的增加表现出线性增长模式,且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因其依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提示在咨询过程中应关注当事人依恋并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工作同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0.063,P=0.000;R。=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团体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恋理论是能够解读团体过程与结果的理论框架,并能够指导团体辅导的进行.本文梳理了依恋理论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文献,从基于依恋的团体治疗的机制,依恋与团体过程的相关研究,依恋与团体辅导效果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基于依恋视角的团体辅导的操作意见.  相似文献   
18.
家庭无效环境是指父母对儿童个人体验的表达做出不恰当的和极端的反应。作为一种家庭主观环境,它影响儿童健康依恋的形成,对儿童自我、情绪能力发展有破坏作用,是导致情绪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本文梳理其在病理心理学中的影响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1 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父母依恋影响大学生孤独感过程中网络自我表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网络自我表露各维度在不同目标人群(现实中所结识的朋友、网络中所结识的朋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现实中所结识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在父母依恋对孤独感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3与网络中所结识朋友的网络自我表露在父母依恋对孤独感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在父母依恋与孤独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娜  李玲  唐宇  崔轶  马海鹰  盛月红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65-1968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医护人员替代创伤的特点以及睡眠、应对方式、依恋模式对替代创伤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11—12月选取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357名肿瘤病房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成人依恋量表(AA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替代创伤问卷(VTQ)作为研究工具。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357名肿瘤病房医护人员VTQ总得分为(81.70±24.37)分;不同性别、岗位、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是否有创伤记忆的医护人员VT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VTQ总分与PSQI得分、AAS焦虑分量表、SCSQ消极应对分量表呈正相关关系(r=0.458、0.498、0.354,均P < 0.01),与AAS亲近、依赖分量表,SCSQ积极应对分量表呈负相关关系(r=-0.457、-0.277、-0.370,均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SQI得分、S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和AAS亲近、焦虑分量表得分为替代创伤的影响因素(决定系数R2=0.431;调整后R2=0.411, F=21.639,P<0.001)。  结论  肿瘤科医护人员替代创伤程度较高,且女性、睡眠质量差、消极应对方式和依恋焦虑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