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阿霉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 rhBNP 治疗,4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经 rhBNP 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中,中、高剂量 rhBNP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均缩小,左心室长短轴比值增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 rhBNP 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较心力衰竭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普遍好转,其中以高剂量 rhBNP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度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下降(P <0.05)。rhBNP 治疗后的大鼠血清、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普遍出现下降/升高(P <0.05)。结论长期使用 rhBNP 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rhBNP 对炎症细胞因子网络的正向调控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0例被随机分为3组,A组(接受急诊PCI)、B组(急诊PCI 早期rhBNP治疗)、C组(急诊PCI 后期rhBNP治疗)。分别在入院6小时内,术后1周及术后1、3、6月对患者进行常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3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结果 入院6小时内各组EF、LVEDV、LVESV值无明显差异;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至1周,及其后的1月、3月、6月及12月,B组及C组EF大于A组,LVEDV、LVESV值小于A组而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入院6小时内各组前降支对应节段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无明显差异,随着随访时间延长1月、6月及12月,B组及C组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以及面积应变均小于A组,而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BNP干预可以改善局部心肌的应变力,从而提高左心室机械功能,改善心肌重构;在入院6小时内或术后开始应用rhBNP在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心肌重构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3.
梁明  陈星  丛云峰 《中外医疗》2016,(20):103-104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BiPAP在治疗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2月1日—2016年3月1日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BiPAP治疗以及单纯BiPA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NT-proBNP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NT-proBNP指标的差值方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0%、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rhBNP治疗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可以高效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同时降低患者的NT-proBNP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低剂量持续泵入72 h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指数变化,评价其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0.01μg/(kg·min),持续泵入72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注射液0.5μg/(kg·min),持续泵入72 h。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中NT-pro BNP和LVEF。结果治疗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NT-pro BNP和LVE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中NT-pro 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低剂量持续泵入72 h,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NT-pro BNP和LVEF指标,提高该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对慢性心力衰竭(HF)模型兔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阿霉素诱导HF家兔模型(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连续治疗4周后,测试左心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AngⅡ的含量,应用RT-PCR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Ang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BNP能抑制HF家兔心肌中Ⅰ、Ⅲ型胶原含量表达,一定程度上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活性,改善心室重塑,缓解HF症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9例AHF患者作为观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CHF患者9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静脉注射治疗,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过程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素(R)、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1)及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均下降,且除ALD、ADH外,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6.27±3.12)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为(38.75±3.81) mm,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LVEF)为(38.38±4.05)%,内径缩短率(FS)为(25.57±4.11)%,室间隔厚度(IVST)为(10.22±0.61) m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为(129.61±12.13) g/m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也均有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Dd、LVEDs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LVEF、FS、IVST及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BNP可抑制CHF患者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MACE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老年R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给予rhBNP 1.5μg/kg静脉负荷量,而后以0.0075μg/(k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72 h。治疗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测量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1.6%)出现低血压,给予减慢给药速度后不良反应消失,其余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hBNP治疗老年RHF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60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重组脑利钠肽组(研究组)于术后静脉应用重组脑利钠肽;硝酸甘油组(对照组)使用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功能分级、血清脑利钠肽、心梗指标和液体出入量。结果两组术后血浆BNP浓度、心肌酶谱、出入量均有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注射rhB-NP组)18例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组)18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用药后24、48、72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7 d后,两组CRP、TNF-α、IL-6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42、P=0.045、P=0.020)。结论 rhBNP可能通过调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