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赵然 《河北医学》2008,14(9):1026-1027
目的:通过用CHAR ISMA树脂充填楔状缺损,探讨楔状缺损临床修复的材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修复充填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用CHAR ISMA树脂修复充填楔状缺损的患牙362颗。结果:成功321颗,失败41颗。结论:用CHAR ISMA树脂修复充填楔状缺损的患牙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充填树脂弹性变量与天然牙体组织有差异、操作过程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一2002年8月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1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缺点。结果:本组无死亡率,切口无感染,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平均5d出院,局部无紧缩疼痛感。随访1—12月,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生理及外科原则,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成人尸体23具(46侧下肢),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肉眼解剖观察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范围内动脉及其吻合支的分布及关系。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应用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组织缺损16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6cm×42cm,最小为8cm×12cm。其中皮瓣远端超过小腿中下1/3段的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4例。修复皮肤缺损范围最大面积为15cm×30cm,最小为5cm×8cm,术中将隐神经与受区神经吻合或在皮瓣断蒂时将隐神经与受区神经吻合。术后对皮瓣范围超过小腿中下1/3段的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常规使用皮瓣助活仪,19-28d断蒂。结果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范围内主要以皮下筋膜血管和肌间隙血管供血,多个节段性筋膜皮支相互间存在吻合接力,形成在浅、深筋膜的“纵行血管桥接”。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无花斑,皮瓣皮肤感觉断蒂2-4周有痛温触觉,但不灵敏,或有感觉过敏现象。16-24周痛温触觉逐渐灵敏,感觉接近或恢复正常,感觉过敏消失。随访6-12月患者能正常行走,未发生破溃,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修复下肢巨大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效果好。皮瓣范围超过小腿中下1/3段的小腿内侧链型筋膜皮瓣需使用皮瓣助活仪保障皮瓣远端血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的复合物(BMP-2-PLGA)修复眼眶骨折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BMP-2-PLGA组)和对照组(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组即PLGA组),观察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跟眶外观、CT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和眼球凹陷.CT三维成像显示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缺损范围小于对照组,CT值较对照组高;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的眼眶骨折缺损消失,而对照组仍存在.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有新骨形成,而对照组无;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的眼眶骨折缺损完全由骨组织修复,对照组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BMP-2-PLGA复合物薄片植入修复眼眶骨折缺损,生物相容性好,材料可完全降解,为骨组织取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5.
樊勤  于金华  周洲 《口腔医学》2021,41(4):333-336
目的 探究树脂直接充填和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3例后牙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患牙34颗)予以树脂直接充填修复;观察组27例(36颗患牙)予以铸瓷高嵌体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时间、正中咬合情况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修复效果、修复成功率以及修复前后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评分和主观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修复时间,在修复后即刻、3个月的早接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修复后6个月的早接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侧力百分比在修复后即刻、3个月、6个月后偏高于对侧;对照组偏低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12个月后,在邻接关系、边缘密合和修复体完整性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BI评分(0.62±0.12)、GI评分(1.34±0.24)和主观满意度评分(44.87±4.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SBI评分(0.75±0.11)、GI评分(1.48±0.26)和主观满意度评分(38.84±4.03)(P<0.05)。 结论 对于后牙缺损患者,铸瓷高嵌体具有较优的咬合力分布,较低的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较高的修复效果、成功率和主观满意度,但在修复时间和早接触发生率方面要差于树脂直接充填修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耳屏软骨联合带蒂鼻腔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8例鼻中隔大穿孔(直径≥15 mm)患者,鼻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联合带蒂鼻腔黏骨膜瓣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间断缝合,明胶海绵贴敷固定,术后观察修补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全部随诊6个月至1年,17例完全修补成功,术后半年复查移植物全部成活;1例在术后半年复查时残留有小穿孔(直径为2 mm),门诊在局麻鼻内镜下重新创建新鲜创面后对位缝合,换药2个月后完全愈合。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联合带蒂鼻腔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感觉神经移位一期联合修复尺神经高位(肘关节以上)损伤,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及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雄性猕猴6只,以上肢为研究单位,6只动物双侧上肢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上肢。 A组(实验组):于上臂上段切断尺神经,再重新端端吻合。于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移位于腕部与尺神经(外膜开窗)作端侧吻合。 B组(对照组):于上臂上段切除尺神经3 cm,两断端分别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A组。 C组(对照组):上臂部尺神经处理同A组,腕部不作神经移位。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及小鱼际肌组织,做成切片,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到A组雄猴手内在肌恢复自主活动,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B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程度较C组轻;C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A组神经纤维数量、密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B组术后神经纤维数量、密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无明显变化,但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现象。 C组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肌纤维数量亦明显减少,最终大部分肌纤维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出血,肉芽组织形成。结论感觉神经移位能有效防止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损伤修复后的尺神经的再生、长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胶原基纳米骨(nHAC)修复智齿拔牙创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3组:nHAC组30例,阻生齿21例,根端囊肿9例,骨创植入nHAC;多孔矿化骨(Bio-Oss)组6例,阻生齿2例,根端囊肿3例,含牙囊肿1例,骨创植入Bio-Oss;对照组30例,阻生齿27例,根端囊肿3例,骨创不植入材料。结果 nHAC与Bio-Oss组,12周时X线显示两者骨密度基本一致。nHAC与空白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HAC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 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和/或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DR、CT、MRI、DSA检查,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结果 (1)DR显示实验组股骨头密度增高,尤以双介入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见实验组4周后血流量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携带Ang-1的MSCs经双介入治疗对ANFH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创伤性拇趾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5年 1月以来 ,应用两种皮瓣修复创伤性拇趾缺损 2 4例 ,其中应用蒂部延长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11例 ,远端筋膜蒂足内侧岛状皮瓣 13例。结果  11例蒂部延长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全部成活 ;13例远端筋膜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中 11例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皮缘少许坏死。结论 蒂部延长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适用于修复拇趾远节和近节部分缺损的修复 ;远端筋膜蒂足内侧岛状皮瓣适用于近跖趾关节拇趾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