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李慧蓉  魏兆莲  汪邦兰  薛莉 《中外医疗》2013,32(2):124-125,127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该院人工流产病例共12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人工流产术后当天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1片/d,21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对两组人工流产术后的各种参数进行跟踪和观察,比如阴道出血时间、重复流产率、月经周期、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是否存在周期性腹痛等。同时子宫内膜厚度采用B超进行检测。结果试验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6.3±1.4)d、首次月经恢复时间(27.1±1.5)d、再次妊娠率(0.7%)明显低于对照组(7.0±2.7)d、(32.3±6.5)d、4.8%;实验组月经减少、宫腔粘连的发生率(1.8%、0.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可降低再次妊娠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有效恢复月经周期,预防宫腔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第3代同质异体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s) 定植于冠髓被摘除的大鼠髓腔后,再生修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能力。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全麻下摘除大鼠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冠髓,实验组同期髓腔定植体外培养的同质异体大鼠牙髓干细胞,对照组冠髓摘除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均使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封闭髓腔。两组动物均于术后2、4、6周处死,取其上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牙本质的厚度测量。结果:实验组4周时,肉眼可见牙髓充血减少;6周时,X线显示牙本质厚度增加,根尖孔闭合;6周时,光镜下显示明显新生牙本质形成,成牙本质细胞栅栏状排列;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牙本质厚度2周时增厚,4周增厚更明显,持续至6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干细胞髓腔内定植,可以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再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11月收治的15例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应用VSD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共18例.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创面缺损修复满意.结论 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质地柔软、成功率高、创伤小、且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斧头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斧头状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的应用体会。方法: 42例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 面积最小0.8cm×0.7cm, 最大5cm×6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形成斧头状皮瓣, 面积为创面的1~1. 5倍, 蒂部宽度约为旋转侧宽度的1/3~1/4, 形成深度在面部为SMAS的浅面, 头部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皮瓣形成后向受区旋转推进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 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斧头状皮瓣制作简单, 血运可靠, 是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琳琳  沈惠青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36-1438
腓骨瓣移植是指切取的腓骨段连同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一同取下,移植到缺损的部位,建立新的循环和感觉功能。血管化腓骨移植原用于肢体骨缺损修复,可方便地截取所需长度,由于有血供,肢体的功能恢复完善。下颌骨切除范围较大,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后,可较好的改善病人面部的外观及功能。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开展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5例,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42例分析,我们认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是由于手术者缺乏或不熟悉胆道的解剖结构,且在胆囊切除术中由于粘连或出血而盲目钳夹或大块组织缝扎所致。因此,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胆囊切除术及熟悉Calot三角解剖结构,而胆管损伤后的修复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本文42例中,扦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4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2例,胆总管空肠Rux-Y吻合16例,其中1例因其它合并症死亡外,其余41例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斧头状”随意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面部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力学和几何学原理,设计“斧头状”皮瓣,修复缺损直径最大4.5cm。结果全部“斧头状”皮瓣成活良好,均I期愈合;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器官扭转和移位,患者对远期效果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具有设计简便、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及旋转后张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颈胸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皮瓣移位修复面颈部肿瘤及疤痕组织切除后创面。方法:设计切取同侧或对侧颈胸筋膜皮瓣转移修复缺损21例。面部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5例,下颌瘢痕挛缩4例,颈部瘢痕挛缩7例,右面部严重电击伤合并额骨外露1例。结果:21例患者24个皮瓣,单侧18个皮瓣,双侧6个皮瓣,除1例皮瓣尖端坏死外,其余皮瓣1期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采用本皮瓣优点是供区范围大,长宽比可达3:1或4:1,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受区相称,手术方法简便,远期功能和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唇缺损的美容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42例不同程度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程度不同的唇缺损依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滑行组织瓣,交叉唇组织瓣法,鼻唇沟瓣法及扇形组织瓣法等。结果:唇缺损范围在1/2以内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修复,占88%。而全唇缺损则改善功能及形态只占12%。结论:正确地判断唇缺损范围和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析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