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989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08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科学   624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6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Hartel前入路穿刺法,仰卧位,对3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以明确卵圆孔的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然后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病人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及X线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射频闭合与传统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的疗效。方法 56例(56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RFO组利用射频能量使大隐静脉全程闭合,静脉剥脱组用传统方法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两组病例小腿散在的曲张浅静脉均采用点式剥脱处理。比较两组病例的切口数、术后疼痛、平均住院日和短期疗效等情况。结果 RFO组平均切口少、术肢疼痛轻、无皮下血肿,术后平均住院日(2.50±1.00)d。静脉剥脱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日(4.14±0.85)d。结论 RFO闭合大隐静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腿部少留瘢痕等优点,是一种可部分替代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76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时 ,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心房纤颤予以治疗。先期的 13例 (A组 )患者在CPB转流阻闭升主动脉后进行射频消融术和二尖瓣置换 ;后期 6 3例 (B组 )采用阻断上下腔静脉后先射频消融右心房 ,再行二尖瓣置换和左房射频消融。结果 :A组 13例患者CPB转流 (10 4± 2 5 )min ,主动脉阻断 (6 1± 11)min。B组 6 3例患者CPB转流 (81± 19)min ,主动脉阻断 (47± 11)min ;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 5 5 .9%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 71.4 %。术后恢复窦性心律 6 4例 ,占 84 .2 %。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中阻闭升主动脉前先射频消融左房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 ;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液可以加强心肌保护效果且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顽固性房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 of lumbar spinal facets in 46 patients followed at least three months (mean 15 months) are repor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 Satisfactory pain relief three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was achieved in 36.4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out operations and in 41.7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s other than fusion.No patient had previously undergone fusion.Treatment of low-back pain by using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spinal facets is a simple, safe, and well-tolerated procedure. It can be used to relief of pain in spite of decreasing rates of success within the follow-up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老年肝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26例老年肝肿瘤患者进行了161次RFA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其对机体的反应、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7.1%(9/126),其中皮肤烧伤3例,胸腔积液2例,肝功能不全2例,结肠穿孔1例,皮下出血1例,无临床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肿瘤是一种较安全的方法,对机体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 2 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的射频消融分析 ,探讨室早的心电图特点、消融方法及效果 .方法 :男性 16例 ,女性 7例 ,均为频发、药物难治、症状明显的顽固性单形性室早患者 ,年龄(4 4 4± 9 6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2 3例中 17例室早起源于右室 ,4例起源于左室 .消融即刻成功率86 9% ,累积放电 (930 4± 72 5 )s,成功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 (5 6 71± 2 4 36 )次 / 2 4h和 (39± 5 2 )次 / 2 4h (P <0 0 1) .随访 (2 3 2± 12 3)月 ,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 ,无 1例复发及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单形性室早 ,采用粗标激动顺序、精标起搏图形 ,多点、长时间、高功率放电可提高成功率 ,降低复发率 ,可作为症状严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后局部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13例347个肿瘤实施RFA治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RFA局部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5例(82.2%)298个肿瘤(85.9%)得到CT或MRI随访资料。大肠癌肝转移灶RFA后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6.9%(110/298),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6.4月(2~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的部位、大小和射频针类型与肿瘤射频后的局部复发相关(P值分别为P=0.000,P=0.021和P=0.026),但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瘤大小和转移灶部位是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χ^2=8.522,P=0.000;χ^2=1.321,P=0.022)。结论 肝脏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是RFA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正确的电极选择和布针是获得肿瘤完全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失去手术机会或放弃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在进行常规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同时,于首次化疗灌注后2周,在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多极射频治疗1次。随访并记录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有效率与患者生存率,与单纯进行常规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38例对照组进行同期有效率与生存率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有效率/生存率分别为:87.5%/96.9%、71.9%/81.3%、34.4%/46.9%、12.5%/21.9%。对照组有效率/生存率分别为:63.2%/78.9%、36.9%/52.6%、26.3%/36.8%、5.3%/7.9%,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与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P<0.05),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舌根部舌下神经解剖走行特点,指导临床舌根部射频温控减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针形电极刺入舌根部的部位及深度,以避免损伤舌下神经。方法:选择10具成年男性的舌标本,定型后在冰冻状态下作冠状切面,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测量系统行舌下神经定位测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侧舌下神经呈对称性分布。(2)成年男性舌下神经舌内部分的主干(本实验为舌盲孔前后15mm范围内)其垂直向解剖走行基本恒定,距舌表面(22.21±2.22)mm;水平向走行中,舌盲孔后一般位于舌中内(近中线侧)(28.61±2.66)%处,舌肓孔前为(21.89±1.93)%处。结论:本实验为舌根部射频温控减容术治疗OSAHS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在不超过(22.21±2.22)mm深度且舌盲孔后避开中内(近中线侧)(28.61±2.66)%区域、舌盲孔前避开中(内近中线侧)(21.89±1.93)%区域,基本不会损伤舌下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