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HDL的体外氧化及丙丁酚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体外氧化过程及丙丁酚对HDL氧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获取人血清HDL,以Cu^2+介导其氧化,荧光法检测样品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的含量,用于判定氧化效果。结果 Cu^2+可有效地介导HDL的体外氧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预先加入丙丁酚可有效阻止HDL的体外氧化,5μmol/L丙丁酚即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普罗布考组(32例),常规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oxLDL—Ab水平的变化。以神经功能评分为标准,分别观察治疗7d和14d后两组的疗效。结果①普罗布考组治疗2周后,血清oxLDL—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oxLDL-Ab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③两组治疗前,血清oxLDL—Ab与LDL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Ab水平,通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高脂血症小鼠体内C反应蛋白(CRP)活性及表达的影响,探讨丙丁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胆周醇饲料饲喂小鼠,制作高脂血症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变情况;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血脂水平、血浆中C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脏CRP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显著增加C57BL/6J和apoE^./.小鼠血脂水平(P〈0.05),而丙丁酚则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P〈0.05)。高脂组小鼠肝脏结构比较紊乱,脂肪空泡明显。与高脂组比较,经丙丁酚处理后,小鼠肝脏的脂肪空泡明显减少,并且其血浆中CRP的水平也下降(P〈0.05)。结论丙丁酚可以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的CRP的水平,对肝脏产生抗炎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本文观察了抗氧化剂丙丁酚对外源性氧自由基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其对一氧化氨合成释放的关系.结果显示:兔胸主动脉血管环和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与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孵育30min后,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减少,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丙丁酚(40、80和120μmol·L(-1))均能保护内皮细胞免受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丙丁酚的作用可被一氧化氮灭活剂氧化血红蛋白阻断而不能被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阻断。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与效应抑制实验显示:N-硝基-L-精氨酸、氧化血红蛋白和一氧化氮效应拮抗剂美蓝均能使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环舒张百分率降低。丙丁酚能对抗氧化血红蛋白和美蓝的作用,但对N-硝基-L-精氨酸的作用无影响。表明丙丁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之乐(普罗布考)预防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8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PCI前、后及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普罗布考组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净获得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6±0.8)mm和(1.5±0.4)mm,P〈0.05;(1.7±0.3)mm和(0.8±0.1)mm,P〈0.01)],再狭窄率明显下降(15.4%和38.8%,P〈0.05)。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372±0.06)mg/L和(0.597±40.14)mg/L,P〈0.01];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屏氧酶-1含量及肝细胞上屏氧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16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①高胆固醇组(n=8):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饮食6周;②普罗布考组(n=8):饲以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给予1%普罗布考干预6周。另选普通饮食14周兔(n=8)作为正常组。测定血脂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屏氧酶-1的含量,两步灌注消化法进行肝细胞分离和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肝细胞屏氧酶-1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苏丹Ⅲ染色测定斑块面积。结果:①高胆固醇组8周后,血浆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普罗布考组14周后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的水平(P<0.01);②高胆固醇组8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均升高,14周时普罗布考组丙二醛含量[(9.21±1.31)μg/ml]较高胆固醇组[(12.57±1.43)μg/ml,P<0.01]明显降低;③普罗布考组14周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51.54±8.32)%]较高胆固醇组[(84.81±9.35)%,P<0.01]明显减少;④14周时普罗布考组屏氧酶-1的含量[(0.85±0.02)μg/ml]较高胆固醇组[(0.51±0.01)μg/ml,P<0.01]明显升高;⑤普罗布考组屏氧酶-1mRNA的表达(0.72±0.01)较高胆固醇组(0.46±0.01,P<0.05)明显增加;⑥血浆屏氧酶-1的含量与丙二醛的含量呈负相关(r=-0.86,P=0.003)。结论:普罗布考具有降脂、抗氧化作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酶屏氧酶-1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布考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普罗布考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方法将54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33例,在常规药物(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5 g,2次/天,持续12周;对照组21例,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显著下降(P<0.01),肿瘤坏死因子α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总胆固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分别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00mg/L)分别孵育细胞0、12、24及48h,实验结果发现ATP结合盒转运体A1mRNA水平呈时序上调;用50μmol/L普罗布考预处理细胞4h,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h,普罗布考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00mg/L)处理组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00mg/L)处理组ATP结合盒转运体A1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普罗布考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00mg/L)处理组ATP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普罗布考下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讨论普罗布考对大鼠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 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普罗布考组。各实验组分12h、1d、3d、5d、7d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伊文思兰染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MMP-9 mRNA、MMP-9蛋白的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MMP-9 mRNA、MMP-9蛋白的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在脑出血后1d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5d7d开始下降。给予普罗布考治疗后,在1d、3d、5d、7d时间点MMP-9蛋白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下调,与脑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P-9 mRNA无明显变化(P>0.01)。12h时间点MMP-9蛋白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在普罗布考组与脑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罗布考可以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的MMP-9蛋白的高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普罗布考组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的蛋氨酸;普罗布考组从第12周起用普罗布考(1 g/d)灌胃;饮食量200 g/d,均喂养20周。第20周末用RT-PCR检测动脉血管中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的mRNA表达,用ELISA检测动脉血管中LTC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及LTC4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普罗布考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水平及LTC4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降低主动脉LTC4的含量,该作用可能为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