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0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目的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评估原发病、左房内径(LAD)、年龄和心室率对房颤的血凝状态的影响,以期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房颤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表面CD62p了解血小板活化百分率.结果除孤立性房颤组外,其它各房颤组血小板活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活化率与LAD、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55和0.508,P值均<0.01),与心室率无相关性.结论血小板活化率和LAD可以作为评估房颤患者高血凝状态的两个重要指标,对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开口箭提取物对结肠炎大鼠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开口箭有效成分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硝基苯磺酸大鼠结肠炎模型,用开口箭醇提物(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灌肠治疗2周后评价大鼠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变.[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下降(P<0.05).[结论]开口箭醇提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血栓组(28例)和非血栓组(32例)。20例体检健康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外周血P选择素、D-二聚体、Hcy、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和对照组(P0.05);无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无血栓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DVT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和8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 P选择素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脑卒中后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
刘娟  魏俊香  陈丽琴 《心脏杂志》2010,22(2):220-221
目的: 检测P-选择素(CD62P)和白介素-18(IL-1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D62P和IL-18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斑块形成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5例尸检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组织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冠脉中CD62P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CD62P表达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表达水平增高时,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增多;IL-18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胞浆中,CD62P表达增高时,IL-18表达也增高,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并呈正相关关系(r=0.81,P<0.01)。结论: CD62P和IL-1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并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关联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CD44、整合素α6β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α6β1的表达。结果与原发灶相比,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CD44阳性率无显著变化(P=1.2305),ICAM-1阳性率则显著增高(P0.01)。原发灶中P-selectin与CD44、P-selectin与ICAM-1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8737,P0.01;r=0.7957,P0.01),而CD44与α6β1则呈明显负相关(r=-0.6583,P0.01);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α6β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selectin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r=0.7534,P0.01),CD44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α6β1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1,P0.01)。原发灶中P-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8420,P0.01和r=0.768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82,P0.01;r=0.8634,P0.01);α6β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r=0.6548,P0.01)。结论P-selectin、CD44、α6β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P-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测定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大鼠中P-选择素在肝脏组织的表达,探讨HIRI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O组)、缺血30 min组(Ⅰ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组(IR 30 min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 h组(IR 1 h组).采用Pringle 法制作HIRI模型.采用SP试剂盒测定肝组织中P-选择素含量.结果 缺血30 min后,肝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较SO组无明显差异;再灌注1 h后,P-选择素在肝组织血管内皮、肝细胞内广泛表达,较SO组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皂针颗粒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疗效,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皂针颗粒治疗阑尾炎的机制。方法采用纯中药制剂皂针颗粒治疗4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并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的40例作为对比观察,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sP-sel)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皂针颗粒治疗阑尾炎总有效率达90.4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皂针颗粒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67); 治疗前皂针颗粒治疗组sP-sel和sICAM-1水平与氧氟沙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sP-sel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皂针颗粒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氧氟沙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皂针颗粒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显著疗效,可能与皂针颗粒抑制免疫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颗粒(PMPs)在慢性肾病(CK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慢性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MPs、P-选择素的水平,并分析P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1)CKD组患者血浆PMPs及P-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2)肾病综合征组及慢性肾炎组患者血浆PMPs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MPs的含量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P〈0.05);各临床分类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肾病综合征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狼疮性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和高血压肾病组(P〈0.05或〈0.01),慢性肾炎组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P〈0.01)。(3)CKD分期I期患者血浆P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患者(P〈0.05);不同的CKD分期间P-选择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P-选择素与P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参与CK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是使CKD患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MPs可作为一种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新标记,对评估CK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P-选择素、CD44V6基因在乳腺癌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选择素、CD44V6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25例,浸润性导管癌(IDC)68例及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选择素、CD44V6在DCIS和IDC中的阳性和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4V6蛋白在IDC中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DCIS(P<0.05),P-选择素、CD44V6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0~Ⅰ期和Ⅱ~Ⅲ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CD44V6与肿瘤的大小及患病年龄状况均无关(P>0.05)。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χ2=15.942,r=0.414,P<0.01)。结论 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1、3、30天检测血清P-选择素、D-二聚体、血糖水平及SSS评分.P-选择素、D-二聚体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对P-选择素、D-二聚体与S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S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均随分型加重而明显增加(P<0.05);颅脑损伤患者各时间血糖、P-选择素及D-二聚体、SSS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与SSS下降值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有效指标.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