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7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7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3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377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3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血清中NSE水平在晚期NSCLC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化疗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5例NSCLC治疗前血清中NSE水平,评价3周期化疗后的疗效,随访生存率。结果:NSE阳性组其近期化疗有效率高(60.1%),疗效持续时间短(2.0个月),1年生存率低(15.3%),NSE阴性组其近期化疗有效率低(40.7%).疗效持续时间长(5.9个月),1年生存率高(40.7%)。结论:血清NSE水平可作为预测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预后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角蛋白(CK)染色的方法检测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的微转移灶,以此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和患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39例患的90枚阴性淋巴结中22例患(56.4%)的26枚淋巴结(28.89%)检出微转移灶。有无复发转移患的淋巴结微转移率有显性差异(81%vs39%,P=0.02);有无微转移灶的患的生存期各为32个月和48个月,3年生存率各为35%和75%(P=0.0178)。结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测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手术后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3.
放化联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放疗及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探讨其治疗可行性。方法  89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单纯放疗组 4 3例 ,放疗 +化疗综合治疗组 4 6例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综合治疗组的局部有效率、1年及 2年生存率分别为 6 9.77%、4 1 .86 %、1 7.1 4 %和 76 .0 9%、4 7.83%、2 1 .2 1 %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两组毒副作用有显著的差异 ,综合治疗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均比单放组明显。结论 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十分复杂 ,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新生血管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共收集79例原发性NSCLC手术标本和12例尸检正常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处理.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和新生血管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期与Ⅱ期及Ⅲ期之间相比,VEGF和新生血管的表达水平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并且随分期越晚表达越强(P〈0.05);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选取已知Survivin阳性表达的10例胃癌石蜡标本作为阳性对照,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阴性对照,以非免疫兔血清替代Survivin作为替代对照,以PBS缓冲液替代Survivin作为空白对照。采用Y2检验分析Survivin的表达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L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63/100),不同p-TNM分期、不同生存期、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Survivin表达阳性率互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表达阳性的NSLCC患者预后不良,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NSLCC患者预后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36.
热、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率低,而热、化疗联合已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选,其中热化疗组(HC组)22例,单纯化疗组(C组)29例,均给予NP(长春瑞滨 顺铂)或GP(吉西他滨 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热化疗组使用13.8MHz局部射频热疗机同步进行热疗,每周2次,共12次。结果热化疗组有效率为22.7%,单纯化疗组为13.8%(P>0.05);热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68.2%,而单纯化疗组为3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观察到热、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好的近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TP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梅同华  徐小杰 《中国药房》2005,16(2):127-128
目的 :观察盐酸拓扑替康 +顺铂 (TP方案 )与重酒石酸长春瑞滨 (诺维本 ) +顺铂 (NP方案 )分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TP方案组 (21例 )和NP方案组 (29例 )。治疗周期均为21d ,2个治疗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TP、NP方案组有效率分别为52.4 %、51.7 %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mo、8 6mo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NP方案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均高于TP方案组 ,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2种方案临床疗效相近 ,不良反应相似 ,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健择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各26例。化疗组予健择1000mg/m^2第1、8天30min静滴,顺铂75mg/m^2第1天静滴,21d为1个周期;中药加化疗组于化疗前3d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GS50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3周,两个周期后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6.15%和42.31%,中药加化疗组的Karnorfsky评分增加9例,单纯化疗组增加3例,中药加化疗组体重明显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和贫血发生率明显较单纯化疗组低。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提高健择加顺铂方案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39.
马进安  邹文  邱振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459-461,465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MVC和间质中TAMs、MCs计数以及趋化因子IL-8、MCP-1、MIP-1 mRNA的表达,探讨其间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MV和TAMs、MCs计数。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标本中IL-8、MCP-1、MIP-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MV、TAMs、MCs计数和趋化因子阳性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V、TAMs、MCs计数和IL-8、MCP-1、MIP-1阳性表达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间质炎性细胞TAMs、MCs和趋化因子IL-8、MCP-1、MIP-1能够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p73、p63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3例NSCLCp73、p63和p53的表达并对其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p63和p73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5%,在NSCL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54.8%和71%,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63表达阳性率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肺鳞癌组织p63随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强(P〈0.05)。结论:p53、p63和p73均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可作为了解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