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7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目的:探讨相关解剖定位标志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2例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根据蝶嵴、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隆凸等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结果:蝶嵴是术中确认手术入路中线的可靠标志,蝶窦开口是蝶窦前壁的重要标志,鞍底隆凸可作为蝶窦腔内鞍底定位标志。62例术中依靠相关解剖标志,均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未出现偏差。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相关解剖标志,有助于该术式的准确定位,从而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52.
Summary The venous architecture in donor flaps was observed in 17 fresh cadavers by injection of latex or ink into the vessels or by making corrosion-cast specimens. The pattern of the veins resembles that of the arteries, with the difference that there is another set of venous trunks which do not accompany the arteries. Because these trunks are of larger caliber, they are the main drainage route for flaps.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drainage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architecture: 1) the superficial trunk is the main drainage path; 2) the deep trunk is the main path; 3) both superficial and deep veins are involved. These morp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re the basis for selection of veins for anastomosis in microsurgery. The axial veins in temporal, frontal and facial flaps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 and the foot usually loosely accompany the axial arte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vascular pedicules should be studied in transplant operation.
Bases anatomiques du drainage veineux des lambeaux cutanés libres
Résumé Le drainage veineux des lambeaux cutanés libres a été étudié sur 17 cadavres frais par injection de latex ou d'encre dans les vaisseaux, ou en réalisant des moulages par injection-corrosion. La distribution des veines ressemble à celle des artères à la différence près qu'il existe des troncs veineux qui n'accompagnent pas les artères. Ces troncs ont un calibre plus important et représentent une voie de drainage principale pour les lambeaux. On peut individualiser trois types de drainages basés sur l'architecture veineuse : 1. Le tronc superficiel est la principale voie de drainage ; 2. le tronc profond est la principale voie; 3. les veines superficielles et profondes sont impliquées simultanément. Ces considérations morphologiques sont les bases de la sélection des axes veineux pour les anastomoses en micro-chirurgie. Les veines axiales au niveau temporal, frontal et facial et pour les lambeaux de la face dorsale de la main et du pied sont habituellement relativement éloignées du trajet artériel. Les caractéristiques de ces pédicules veineux doivent être précisées pour la réalisation des lambeaux.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垂体瘤的经验。方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直径在30mm以上的巨大垂体瘤58例。结果:58例中,镜下全切除者52例、大部分切除者6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于垂体危象。余57例患者术后随访2~5a,复发5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仍以经蝶窦进路为首选。  相似文献   
54.
张新文  孙根胜  杨庆余 《医学信息》2006,19(8):1424-1426
目的 评估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战压与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入路环锯或开槽扩大,显微镜下对致压物施行潜行性减压,植骨后钢板内固定,随访6~48个月。结果 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5例,好转2例,无死亡或症状加重。植骨块融合满意,钢板固定无松动,螺钉无松脱。结论 本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植骨块融合,内固定钢板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减少神经局部缺血造成面神经核细胞逆行性变性所致的面瘫。方法:选用健康家兔,采用同体对照方法,模拟人腮腺全切术。实验侧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对照侧镜下完成相同手术,但破坏神经外血管系。15只兔分为三组,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光镜下观察。结果:实验侧术后面瘫症状轻微,发生率低。对照侧面瘫显著。术后4周对照侧面神经核细胞数少于实验侧(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外血管系,可减少因神经局部缺血造成的面瘫。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分析精索静脉曲张(VC)术后复发的病因,探讨经外环口以下途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V)治疗复发V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VC术后复发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27(18~36)岁。5例既往曾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1例曾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16例于术后1~3年复诊时诊断为VC复发。复诊病因包括婚后未育10例、阴囊疼痛12例,其中婚后未育合并阴囊疼痛者6例。本组16例复发后,术前评估VC临床分级Ⅲ级13例(左侧8例,双侧5例),Ⅱ级3例(均为左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位值为2.5(0~4)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度:Ⅲ度12例(左侧7例,双侧5例),Ⅱ度4例(均为左侧)。12例临床分级和CDFI分度均为Ⅲ级(度)者的左肾血管CDFI检查提示合并胡桃夹现象(NCP)。术前血清睾酮(16.2±4.9)nmol/ml,精子浓度(11.8±3.9)×106/ml,前向运动精子比例(PR)(24.4±4.2)%。本组16例均行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MV手术。全麻,患者取平卧位。术中取腹股沟管外环口以下斜切口,分离显露精索,其下方插入纱布条并垫高。使用手术显微镜放大术野4~6倍,彻底结扎并切断扩张迂曲的精索外和精索内静脉所有分支,注意保护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术中11例仅行左侧MV手术,5例行双侧MV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探及明显扩张迂曲的精索外及精索内静脉,通过MV手术可以清晰解剖并充分保护精索内动脉及淋巴管。术中每例平均结扎左侧精索外静脉(2.1±0.6)支、精索内静脉(10.1±1.1)支,解剖出左侧精索内动脉(1.3±0.5)支、淋巴管(3.0±1.0)支,结扎右侧精索外静脉(1.4±0.5)支、精索内静脉(6.6±0.5)支,解剖出右侧精索内动脉(1.4±0.5)支、淋巴管(2.6±0.5)支。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阴囊触诊情况、CDFI、精液分析、血清睾酮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本组16例21侧MV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查体阴囊无明显迂曲血管团,Valsalva试验呈阴性。VAS中位值为0(0~2)分,较术前显著降低(Z=-2.994,P<0.05)。精子浓度(16.2±4.6)×106/ml,PR(34.5±4.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血清睾酮水平(16.6±4.4)nmol/m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复查CDFI提示精索内静脉无明显反流。16例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睾丸萎缩、鞘膜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10例因婚后未育就诊者中5例术后随访期内完成生育。结论VC术后复发与静脉漏扎有关,特别是对于Ⅲ级VC或合并NCP的VC患者,采用内环口以上的传统高位结扎术或腹腔镜手术极可能漏扎较细的精索内静脉和外环口以下水平的精索外静脉。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MV手术,通过彻底结扎精索内和精索外静脉,同时保护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不仅可有效避免VC术后复发及并发症,而且可以缓解阴囊坠痛症状和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解剖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开颅松果体区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经10%甲醛固定、红蓝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实验观察,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71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内镜组和显微组,每组6具,分别采用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和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进行模拟开颅手术松果体区手术。模拟手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对松果体区以及手术间隙进行观察测量:(1)观察2组松果体区重要解剖结构;(2)内镜组术中,于剪开小脑幕前后,分别测量松果体区暴露面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3)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术中,分别测量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其他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的神经内镜测量。结果 (1)2种入路均可观察到双侧基底静脉、小脑中脑裂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滑车神经、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和松果体等重要解剖结构,但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的手术通道狭窄、倾斜,视野局限。(2)内镜组模拟手术中,剪开小脑幕前后松果体区显露面积分别为(73.14±3.38)mm2和(127.77±7.90)mm2,剪开后明显大于剪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01)。(3)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模拟手术中,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分别为(20.93±2.49)mm2、(72.55±4.18)mm2、(208.57±11.79)mm2和(9.12±1.12)mm2、(53.45±3.17)mm2、(175.29±9.98)mm2,内镜组均大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12.61、7.41,P值均<0.001)。(4)神经内镜测量显示:双侧基底静脉最大距离为(14.41±0.94)mm,双侧小脑中脑裂静脉最大距离为(8.23±0.84)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大距离为(8.41±0.96)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小距离(第1间隙最窄长度)为(2.58±0.22)mm,松果体中心点至丘脑枕部中心点距离为(16.83±1.16)mm。结论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模拟手术中间隙恒定,可安全到达松果体区;与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相比,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松果体区显露得更充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胼胝体动脉脉畸形(AVM)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治疗8例胼胝体AVM的结果。结果:7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1例行术中AVM栓塞加手术切除。全切5例,次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1例扭绝手术,半年后死于再出血。随访5例,平均随访26月,均恢复良好。绫:胼胝体AV-经诊断明确,应积极行显微手术切除。对难以全切者可行栓塞治疗或栓塞后切除。对深部术后部分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报道多节段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腓骨制成多节段并联使之增粗,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11例。其中胫骨Ⅲ度骨折5例,骨肿瘤4例,骨髓炎2例。结果 经8月-7年随访,所有修复骨缺损均获良好愈合,其功能外形均令人满意,移植骨无折断。结论 采用腓骨多节段并联,使其增粗,是防止移植骨骨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