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7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10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颅底脊索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脊索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 对105例颅底脊索瘤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108例次,有3例病人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4例次,近全切除65例次,全切和次全切除率为73.2%,大部及部分切除29例次。手术死亡2例。108例次手术中有34例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2.
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法再造拇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用传统方法切取第二足趾后,于第二足趾近段跖侧设计菱形皮瓣,用180°逆形转移或向远侧直接推进的方法将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狭细处,以改善其外形。结果临床应用6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美观,感觉运动恢复满意。结论用第二足趾跖侧菱形皮瓣转移改形法再造拇指,能明显改善第二足趾的外形,使再造拇指更美观。  相似文献   
43.
严重创伤可造成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手术常采用Ⅰ期皮瓣修复,消灭创面。Ⅱ期植骨常诱发局部感染,植骨后吸收,多次手术,甚至引起严重感染、皮肤坏死,甚至截肢。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及骨折固定技术提高,自2001年,我们采用髂骨复合皮瓣治疗骨缺损13例,获得良  相似文献   
44.
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5.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的临床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胸部及上肢标本上,观测和比较胸小肌及拇对掌肌的解剖数据,行移植模拟试验以评估新术式的可行性;依据解剖研究结果,按新的手术方式施行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解剖研究结果显示: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移植肌与受区对掌肌匹配;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移植手术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46.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膀胱尿道阴道瘘(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修补复杂性膀胱尿道阴道瘘的经验。方法 膀胱尿道瘘患者4例,膀胱阴道多发瘘1例,均在手术放大镜下用细线行瘘修补,膀胱颈缺损多层缝合或利用阴道壁修补尿道缺损。结果 5例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6~12个月,排尿均通畅。1例膀胱颈全尿道缺损者咳嗽时有轻微尿失禁,余4例无尿失禁、无漏尿,性生活满意。结论 多层缝合膀胱颈缺损可恢复膀胱颈括约肌功能,显微外科技术组织对合好、反应小,有利于尿瘘愈合。  相似文献   
47.
显微手术辅以内镜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 16例大型听神经瘤,均施行患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同时辅以神经内镜配合。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者3例。面神经保留14例,短期并发症4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具有微创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997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9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与1994年9月-1997年8月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的88例同类患者,在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等方面作对比研究。结果:显微手术能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P<0.05)、降低术后脑水肿反应发生率(P<0.01),从而显著降低了手术死亡率(P<0.05)和致残率(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9.
Summary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 specially adapted microsurgical Neodymium Yag Laser system with a wavelength of 1,319 m and a CO2 laser system for laser assisted microvascular end-to-end anastomosis (LAMA) of the rat femoral artery. Conventionally sutured anastomoses served as controls. Postoperative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patency tests, light microscopy and tensile strength measurements. Both laser systems seem to be equally suitable for LAMA: The patency rates do not differ from those of sutured anstomoses and formation of microscopically small aneurysms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control animals and only once in laser groups. The clamp time needed for LAMA was half the time that was needed for sutured anastomoses. Wound healing in all groups was similar with less fibrotic reactions and less foreign body granulomas in laser groups. At all intervals tensile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sutured anastomoses whi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2- and the ND: Yag-laser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urology include microvascular anastomoses in erectile dysfunction, pediatric and reconstructive urology.Contains parts of a dissertation  相似文献   
50.
Summary The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for aneurysms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was studied in ten cadavers. This approach present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 pterional approach widely used in neurosurgery. It allows direct access to the region of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mplex with minimal retraction of the brain and preservatioin of the olfactory tract and the gyrus rectus.
Bases anatomiques de l'abord inter-hémisphérique antérieur lors de la chirurgie des anévrysmes de l'artère communicante antérieure
Résumé Ce travail concerne l'abord neurochirurgical des anévrysmes de l'artére communicante antérieure par voie frontale interhémisphérique. L'étude anatomique a été réalisée sur dix sujets. Cette exposition possède de nombreux avantages comparée à la voie ptérionale habituelle : voie d'abord reduite médiane permettant une visualisation directe et symétrique du complexe artériel de l'artére communicante antérieure ; avec le moindre manipulation et retraction du cerveau en respectant les voies olfactives et le gyrus rec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