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2篇
  免费   2373篇
  国内免费   47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517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2842篇
口腔科学   672篇
临床医学   2851篇
内科学   3531篇
皮肤病学   269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61篇
综合类   4541篇
预防医学   1539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2202篇
  10篇
中国医学   795篇
肿瘤学   734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830篇
  2017年   973篇
  2016年   971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1729篇
  2012年   1793篇
  2011年   2138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599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1561篇
  2006年   1372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022篇
  2003年   933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531篇
  1998年   433篇
  1997年   378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82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29篇
  1974年   23篇
  197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雌激素抑制大鼠肝癌肺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仓  许戈良  赵旭辉  魏忠  樊平  戴寅  谢钊  刘巧玉 《安徽医学》2015,36(12):1439-144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肝癌肺转移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切除卵巢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去卵巢后加雌激素组,建立大鼠肝癌模型。诱癌20周后观察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成瘤大鼠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磷酸化雌激素受体α(P-ER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ERα、HGF 及 IL-6的 mRNA 水平。结果切除卵巢组大鼠肝癌肺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大鼠肝癌肺转移发生率越高,肝癌组织中 HGF、IL-6的蛋白及分子水平表达越高(P <0.05),而 ERα的蛋白及分子水平表达越低(P <0.05)。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下调 HGF 和 IL-6的表达来抑制肝癌肺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Background

There is controversy whethe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large-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 should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protocol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 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s (SCLC),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 This study was set up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brain metastas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following multimodal treatment in 70 patients with LCNEC.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LCNEC were treated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Heidelberg between 2001 and 2014.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Al most all patients received thoracic surgery as initial treatment (94 %). Chemo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in 32 patients as part of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urte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djuvant or definitive thoracic radiotherapy according to NSCLC protocols. Cranial radiotherapy due to brain metastases, mostly given as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 was received by fourteen pati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long-rank test and the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Without PCI, the detected rate for brain metastases was 25 %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23.4 months, which is comparable to NSCLC patients in general. Overall (OS), local (LPFS), brain metastases-free survival (BMFS) and extracranial dista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eDPFS) was 43, 50, 63 and 50 % at 5 years,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resection showed a survival benefit from adjuvant radiotherapy. The administration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mproved the general worse prognosis in higher pathologic stages.

Conclusion

In LCNEC patien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therapy according to NSCLC guidelines appears reasonable and contributes to acceptable results of multimodal treatment regimes. The low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brain metastases questions a possible role of PCI.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增殖和3种透明质酸合成酶(HA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sCD40L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5例TAO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和2例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MTS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的sCD40L对不同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sCD40L对两种不同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的3种HA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2.5ng/ml以上浓度的sCD40L作用后对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而25ng/ml以上浓度的sCD40L作用后才能对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有促增殖作用。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HAS3 mRNA的合成受sCD40L的影响而增加,并且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的趋势。结论 sCD40L对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以及HAS3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刺激作用,提示sCD40L在TAO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比较新的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筛选标记基因和经典CIMP筛选标记基因在CIMP肺癌筛选中的作用,并分析CIMP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科5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转换后,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对新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SHISA3、CTSL1、C1ORF103和TMEM200B)和经典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CACNA1G、IGF2、NEUROG1、RUNX3)的启动子CpG岛区域进行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甲基化状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发生明显的甲基化,所研究的8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4).其中RUNX3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及功能状态(PS)评分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18).年龄>60岁的肺癌患者甲基化率高于≤60岁者(P=0.031).吸烟对CTSL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也很大(P=0.018).结论 CpG岛甲基化表型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新的和经典的甲基化基因组合在CIMP肺癌筛选上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的差异,探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切片标本的不同保存方式对DNA数量、质量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晚期NSCLC FFPE组织切片标本150份,分别采用楔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和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分析两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的差异,对结果不一致病例收集临床治疗情况及生存数据并进行分析.对其中30份FFPE标本提取DNA并保存于-20℃3年,同样的30份FFPE标本按常规方法保存3年后再提取DNA,比较两种保存方式对DNA的数量、质量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Scorpions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成功率(100%)高于直接测序法(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8,P<0.05).两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为84.7%,一致性较好(Kappa=0.738,P<0.001).分析结果不一致病例中5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与ARMS检测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新鲜FFPE标本提取并贮存于-20℃、3年的DNA与FFPE标本按常规方法保存3年后提取的DNA相比,后者质量相对较差,片段化程度更严重,但两种保存方法获取的DNA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 Scorpions ARMS与直接测序法联合检测结果更为全面、可靠.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应以临床治疗及生存资料支持诊断.FFPE标本提取DNA后低温贮存,更有利于DNA完整性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癌、癌旁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肺复康组(17.2 g生药/kg)、5-Fu组(25 mg/kg)、Lewis肺癌模型组、正常组.检测肿瘤体积、肿瘤质量以及癌、癌旁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和TGF-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肺复康组肿瘤体积减小(P<0.01),肿瘤质量降低(P<0.01);肺复康组抑瘤率为36%.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癌及癌旁组织E-cadherin表达降低(P<0.01),Vimentin、TGF-β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癌及癌旁组织相比,肺复康组癌及癌旁组织E-cadherin表达升高(P<0.01),而Vimentin、TGF-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间的同质粘附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