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4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63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86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735篇
外科学   4483篇
综合类   2043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701篇
  16篇
中国医学   983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879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788篇
  2009年   631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采用经皮弧式椎间盘切除器械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2例,21例成功。术后优良率为86.4%。该器械能够避开髂嵴阻挡进入L_5~S_1椎间隙,并增加椎间盘切除量,提高经皮L_5~S_1椎间盘切除成功率。定位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 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 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Summary A review is made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abscesses in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ree of our own cases. Clinical picture, aetiology, diagnostic, surgical treatment and outcome are discussed. Stereotactic abscess 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emporary drainage and rinsing of the abscess cavity in combination with systemic medic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become the management of choic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64.
腰穿放液治疗1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穿放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方法:对160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腰穿放液,少则2次,多则7次。结果:所有病人症状均好转,从脑脊液的力学上看脑脊液恢复正常性状的时间缩短,结论:腰穿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近期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远期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探讨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椎弓根上缘,层厚2~3mm连续扫描.结果86例中发生L5椎弓峡部裂51例,L4者33例,L3,者2例.各种CT征象发现率为:环裂征91%,椎体前移征85%,双椎体征50%,椎管拉长征45%,双关节面征38%,葫芦征26%,游移征15%,磨旋征6%.结论环裂征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双关节面征及葫芦征发现率较低,但特异性较高.椎管拉长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它征象无论其发现率大小,均是该病的继发改变,不能作为确诊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6.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67.
对AF系统整复压缩爆裂骨折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量化评价AF系统恢复胸腰段压缩爆裂椎体高度椎管截面积的效果。方法 :测量AF系统治疗的 72例胸腰段压缩爆裂骨折术前后影像。统计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椎管截面积资料。结果 :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 ( 96.5± 2 .3 ) %后缘高度恢复至 ( 98.2± 0 .9) % ,Cobb角恢复至 ( 5 .4± 1.5 )° ,椎管截面积恢复至 ( 97.2± 2 .1% ) ,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术后随访 0 .5~ 3 .5年 ,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 :60例提高 1~ 3级。结论 :AF系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胸腰段压缩爆裂骨折椎体的前后缘高度、Cobb角、椎管容积 ,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爆裂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钻孔闭式引流和YL—1型穿刺针引流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2例CSDH病人,45例行钻孔闭式引流术(甲组),17例行YL—1型穿刺针引流术(乙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复发率为6.5%,并发症率为4.1%,乙组复发率为27.7%,并发症率为22.2%。结论钻孔闭式引流较YL-1型穿刺针引流可明显减少CSDH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与内固定选择(2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指征、减压范围及内固定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9例,平均年龄52.2岁,平均病程4年1个月。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139例,腰椎管内径扩大成形术6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7例。结果:221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随访。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1.53%、87.50%和85.4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69%、15.87%和20.11%。结论:对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证和减压范围掌握恰当,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的神经减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正确选择病例和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应用内固定器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0.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