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971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150篇
  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61.
目的分析自制中药包加压理疗裤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 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4例。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术后于腹股沟区沙袋加压并穿戴传统疝气带。试验组术后穿戴我科自制中药包加压理疗裤。对比2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ZB服务质量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24 h及7 d,试验组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阴囊肿胀及阴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阴囊肿胀及阴囊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后穿戴中药包加压理疗裤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血肿、血清肿及阴囊肿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的医师在不同时期行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科同一手术团队6名医师完成的120例该术式的手术资料。根据主刀医师已从事腹腔镜手术的年资分为A组(年份3年,3位医师)、B组(年份3年,3位医师)。每位医师取完成的前20例患者,各组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4阶段(每组15例/每阶段),分别比较各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及长期并发症情况,制定学习曲线。结果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均小于1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均于术后次日出院,4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均无长期并发症发生。A组医师手术时间第2~4阶段明显短于第一阶段;B组医师手术时间第3~4阶段明显短于第1~2阶段。结论具有一定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的学习曲线约为5例;腔镜手术基础欠丰富的医师,该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10例。单切口腹腔镜辅助腹膜外鞘状突未闭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安全有效、美观微创、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腹股沟管前壁折叠术在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共对301例334侧巨大腹股沟疝患儿实施手术。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59例177侧,对照组142例157侧。对照组仅行腹股沟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实验组予腹股沟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并腹股沟管前壁折叠术。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实验组(21.4±4.6)min,对照组(17.2±3.5)min;术后复发情况: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0.56%;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4.46%。结论腹股沟管前壁折叠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特别适用于巨大腹股沟斜疝患儿,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5.
Methods: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examined outcomes of 1240 laparoscopic hernia operations in 783 patients, focusing on intraoperative and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ain, and time until return to work and normal physical activities.Results:There were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is series; 106 patients experienced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cross 8 evaluated categories: urinary retention (4.1%), seroma (3.0%), testicular/hemiscrotal swelling (1.9%), testicular atrophy (0%), hydrocele (0.6%), mesh infection (0.1%), and neurological symptoms (transient, 1.0%; persistent, 0.2%). Patients used an average of 5.6 Percocet pills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mean times until return to work and normal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ir routine exercise regimen, were 3.0 and 3.8 days, respectively.Conclusion:Complication rates and convalescence times were considered equivalent or superior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studies assessing both laparoscopic and open techniques. The usage of multiple Endostaples did not result in increased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when 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In the hands of an experienced surgeon, total extraperitoneal repair is a safe,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ope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中腹腔镜探查有无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对预防对侧异时性疝(MC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61例行LPEC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观察组),并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2例行开放疝囊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为历史对照(对照组),观察组同时行对侧腹股沟区探查,如诊断CPPV,均行结扎术,对照组不行对侧腹股沟内环口区探查。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疝及MCH情况,并分析MC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疝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共发生MCH 1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4.8%,P0.05),且对照组9例(3.6%)发生在术后24个月内。观察组术中共发现CPPV 62例(38.5%),且在0.5~2岁组发生率达59.0%(23/39),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对照组中早产儿MCH发生率高于足月儿(3.6%vs.1.2%,P0.05)。总体分析显示,MCH主要发生于4岁以内的行开放手术的男性右侧腹股沟疝患儿。结论: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且腹腔镜下探查CPPV可明显降低MCH的发生率,尤其对于有早产和年龄4岁的患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基于难度分级的腹腔镜下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5月—2015年11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34例行腹腔镜下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包括手术难度一级病例13例(38%),二级病例15例(44%),三级病例6例(18%)。一级或二级的病例,均采取经腹腹膜前修补(TAPP)。三级病例,采取杂交手术。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0±27)min。术后3例(8.8%)发生血清肿,2例经穿刺抽液治愈,1例观察后自行吸收。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0±0.6)分;术后1个月中位腹股沟疼痛调查表(IPQ)评分为2.4(0~8)分。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3%)再复发。结论: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采取基于难度分级的手术策略行腹腔镜下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A suitable dynamic 3D model that allows the simulation of the inguinal region with real-time performance on a personal computer was developed. A geometric model adjusted to real data was created by means of semiautomatic contour segmentation of anatomic units from the visible human project and data generated from classical anatomic information. A dynamic model included converting muscular units from their continuous geometric representation into a set of voxels and then 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enables deformation of the realistic model associated with pushing and stretching interaction, allowing immersion in the anatomy of the inguinal structures. The model does not allow simulation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青少年(13~18岁)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价值,为这一特殊群体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方法选择2019年4至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5例。选用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以L-丙交酯、己内酯的共聚物与猪源纤维蛋白原的共混物为原料,使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未出现补片过敏反应和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未发生慢性疼痛,无复发。 结论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相关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 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