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目的 分析和调查我院2005年1月~12月临床分离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特点以及耐消毒剂相关基因携带状况。方法 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17种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用PCR方法检测季胺类(如苯扎溴铵)、双胍类(如氯己定)耐药相关基因qac EΔ1-sull。结果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为48%~54%,对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喹诺酮类等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29%,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29%,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全部耐药。34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14株EΔl-sull基因阳性,携带率为41.2%。结论 本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且耐消毒剂相关基因阳性携带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微生物和消毒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选择对亚胺培南-水合物无菌检查的适宜检查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确定了亚胺培南-水合物无菌检查法的最佳冲洗条件及操作方法。结论:建立的亚胺培南-水合物无菌检查法可供实用。  相似文献   
93.
26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调查医院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分离的269株铜绿假单胞菌(PAE),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用PEMS3.1软件包分析。结果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6.6%、85.5%、87.0%、82.5%;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分别为77.0%、72.5%、72.5%、72.1%、70.4%,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5%;病原菌社区感染株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医院内感染株,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E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E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左氧氟沙星或头孢他啶单独用或 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组合治疗方案;适当控制碳青酶烯类药物的使用,医院获得性耐亚胺培南PAE感染,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庆大霉素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94.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imipenem was measured using 4725 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TIs) between 1988 and 2000. Imipenem was inactive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some non-fermenting Gram-negative rods. Resistant strains (MIC>16 mg/l) were observed in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22%), Enterococcus faecalis (4%), Enterococcus avium (8%), Serratia marcescens (5%)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7%). Although the prevalence of imipenem-resistant strains of S. aureus, S. epidermidis and P. aeruginosa was sporadically high in some years, no steady increase was seen over the period. Resistant strains were rare in other major uropathogenic spec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ipenem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相似文献   
95.
刘琦  王凤山  赵兰峰 《齐鲁药事》2006,25(11):667-669
目的研究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方法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标示灵敏度鲎试剂进行研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E进行试验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最大不干扰浓度为1.47mg.ml-1,对两个不同厂家六批样品进行检查均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均小于0.17EU.mg-1。结论本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控制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8株阴性,4株阳性;6株敏感菌株及标准菌株扩增全部为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对亚胺培南耐药菌组和敏感菌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在耐药菌中发现了新的OprD2基因突变方式。 结论OprD2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突变的方式有缺失突变与插入失活。  相似文献   
97.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中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的耐药机制。方法: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用银染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Bio-Rad蛋白定量试剂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细菌(A组)、BF菌(B组)及亚胺增南诱导BF菌(C组)产生β-内酰胺酶的能力。结果:B组产生β-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分别是A组的4.67倍和2.09倍,C组产酶活性及产酶量高于A组,分别是A组的21.86倍和6.28倍,也高于B组,是B组的4.68倍和3.00倍,t检验结果:A、B、C3组产β-内酰胺酶活性及产酶量两两之间比较P值均<0.01,表明各组之间β-内酰胺酶的活性及产酶量具有显著差异,结论:BF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其产生β-内酰胺酶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及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形成及其藻酸盐合成基因algD表达的影响。方法:试管倍比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PA17和PAO1的最低抑茵浓度(MIC);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PA17和PAO1的生物膜模型,从微菌落形成阶段开始在生物膜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倍和10倍最低抑菌浓度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扫描电镜观察PA17和PAO1生物膜形成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加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生物膜形成过程中algD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对PA17用1倍和10倍MIC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干预时,第3天algD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5和3.4倍,生物膜形态无明显变化;第6天algD表达分别增加0.38和0.78倍,没有形成生物膜。对PA01用1倍和10倍MIC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干预时,第24小时algD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5和3.5倍,生物膜形态无明显变化;第3天algD分别增加0.7和2.1倍,1倍MIC干预组仍可看到少量微菌落存在,10倍MIC干预组仅见散在的细菌;第6天algD分别增加1.5和2.1倍,两个浓度组均只见数个细菌黏附于盖玻片。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algD表达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一致,虽可诱导algD表达上调从而使藻酸盐合成增加,但若从生物膜形成早期开始使用,仍可抑制和破坏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亚胺培南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imi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RAB)共17株,E-test进行药敏试验,PFGE技术分析耐药菌株同源性,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PCR扩增bla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序和分析。结果:17株亚胺培南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来自病人痰液、伤口、血液标本,药敏检测发现17株菌具有多重耐药性,PFGE分析表明17株菌可分为A、B、C、D4个克隆型,其中A型包括A1和A2两个亚型,改良Hodge试验和PCR基因扩增证实17株菌均含OXA-23型基因。结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总结感染性无菌体液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份感染性无菌体液阳性标本的细菌培养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首次分离菌株,共检出菌株43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7株,革兰阴性杆菌271株,真菌17株。感染性无菌体液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液检出菌株172株,脓液检出菌株82株,腹腔积液检出菌株75株,胆汁检出菌株55株,脑脊液检出菌株27株,胸腔积液检出菌株19株,引流液检出菌株4株,关节腔积液检出菌株1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9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敏感率>9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氯霉素、米诺环素、链霉素高耐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屎肠球菌。结论感染性无菌体液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减少耐药性菌属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