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73篇
  免费   3644篇
  国内免费   2448篇
耳鼻咽喉   259篇
儿科学   1363篇
妇产科学   471篇
基础医学   11243篇
口腔科学   390篇
临床医学   3641篇
内科学   12712篇
皮肤病学   581篇
神经病学   1214篇
特种医学   6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090篇
综合类   6291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6982篇
眼科学   386篇
药学   2454篇
  12篇
中国医学   849篇
肿瘤学   208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860篇
  2021年   2130篇
  2020年   1654篇
  2019年   1453篇
  2018年   1469篇
  2017年   1444篇
  2016年   1705篇
  2015年   2022篇
  2014年   2829篇
  2013年   2993篇
  2012年   2757篇
  2011年   3239篇
  2010年   2678篇
  2009年   2436篇
  2008年   2384篇
  2007年   2531篇
  2006年   2273篇
  2005年   2000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542篇
  2002年   1219篇
  2001年   1186篇
  2000年   962篇
  1999年   863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772篇
  1996年   631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97篇
  1993年   477篇
  1992年   357篇
  1991年   307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231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289篇
  1984年   181篇
  1983年   136篇
  1982年   123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58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利用鸡胚培养技术、离体和整体实验观察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影响.结果: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咖啡酸和绿原酸)对接种鸡胚、MDCK细胞中的流感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的死亡率,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及肺指数.结论:返魂草提取物、绿原酸咖啡酸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面中线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ma,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45RO、CD56、TIA-1)和B淋巴细胞(CD20、CD45RA),同时进行EB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1)67例病例中,男女之比为2.7:1,平均年龄43岁,发病部位多位于鼻腔;(2)按照WHO新分类法,67例中B细胞淋巴瘤有31例(47.4%),NK/T细胞淋巴瘤有30例(46.2%),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有6例(9.1%);(3)67例中有27例EBER1/2检测表达阳性(40.3%),其中25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外周T(非特殊类)细胞淋巴瘤,31例B细胞淋巴瘤均表达阴性。结论 面中线NHL以NK/T细胞淋巴瘤多发,EBV感染与淋巴瘤组织类型有关,与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 建立应用微流芯片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产物的方法 ,在mRT -PCR扩增核酸的基础上自动化灵敏的定量检测扩增产物 ,快速检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 ,帮助临床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以及明确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感染、流行情况。  [方法 ] 采用经MDCK细胞分离培养的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毒株病毒液 ,使用 3组特异引物经mRT -PCR扩增核酸 ,扩增产物分别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自动化检测和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结果 ] 设计三组引物对相应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靶基因的mRT -PCR扩增产物片段分别为 43 0bp、2 10bp、3 91bp ,本实验mRT -PCR扩增产物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与Marker比照 ,DNA条带基本在此位点附近 ;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经Caliper10 0 0微流芯片分析仪后 ,分别于 413bp、2 0 3bp、3 79bp处出现陡峭的峰 ,如图所示。 [结论 ] 应用微流芯片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可对流感病毒mRT -PCR产物进行定位及相对定量 ,有助于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 ,有助于对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与 HBV DNA之间关系.方法:对 78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 F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比检测.结果:在 780例临床标本中, HBsAg( )、HBeAg( )和 HBcAb( )模式 345例, HBV DNA阳性 335例,阳性率为 97.1%( 335/345),血清病毒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7.84 ± 1.20; HBsAg( )、HBeAb( )和 HBcAb( )模式 294例, HBV DNA阳性 167例,阳性率为 56.8%( 167/294),载 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5.02± 1.19; HBsAg( )和 HBcAb( )模式 141例, HBV DNA阳性 49例,阳性率为 34.8%( 49/141), 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4.89± 1.07.结论: HBeAg是反映 HBV DNA复制的重要指标,定量测定 HBV DNA能真实反映 HBV复制状况,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四川省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确定现阶段四川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 )从一疑似麻疹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 ,通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和其序列测定方法鉴定是否为麻疹病毒。结果 四川省分离的这株毒株确定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结论 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属于H1基因型 ,和中国的本土优势流行株相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用不同剂量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糖尿病小鼠,检测糖尿病小鼠对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方法利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成昆明小鼠糖尿病模型,用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用3.0、1.5、1.0、0.5和0.1μg的剂量,免疫一次后间隔3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分别取血用ELISA法测免疫一次和免疫两次后的IgG抗体.结果用3.0、1.5、1.0、0.5和0.1μg的剂量免疫后,无论是免疫一次还是加强免疫后,糖尿病小鼠产生的抗体量均低于正常小鼠产生的抗体量.结论糖尿病小鼠由于自身免疫机制缺陷,对抗原免疫原性反应较正常小鼠差.  相似文献   
997.
一株汉坦病毒的分离及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汉坦病毒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鉴定.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法和RT-PCR法.结果在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出一株汉坦病毒,分别用HTN型和SEO型的特异引物对其进行基因扩增,同时以76-118株和L99株作对照,结果分离株经HTN型引物扩增出一条明亮带并同76-118株结果一致.结论分离株经基因鉴定为HTN型病毒.  相似文献   
998.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相关性。方法 用S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 80例和肝硬化组 (LC) 12 0例血清标本分型 ,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异同。结果 基因型在AsC组分布 :B型 45 0 % ( 3 7/ 80 ) ;C型 3 3 75 % ( 2 6/ 80 ) ;D基因型 2 1 2 5 % ( 17/80 ) ;LC组HBV基因型分布B型 3 2 5 % ( 3 9/ 12 0 ) ;C型 65 8% ( 79/ 12 0 ) ;D基因型 1 6% ( 2 / 12 0 )。广州地区未发现A、E和F基因型 ,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与e抗原状态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SC与LC组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3 1 92 4,P=0 0 0 0 )。结论 可初步认为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以B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 ,AsC组中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 ,感染HBVD基因型病情轻 ,感染HBVC基因型病情更易于加重。  相似文献   
999.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病毒感染 (HBV)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定性检测 2 0 0例大、小三阳的孕妇血清、乳汁 HBV-DNA,对 HBV-DNA阳性者孕 3月起 ,1次 /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2 0 0 U,直至分娩 ,分娩后 2 4h内 ,取新生儿末梢静脉血进行 HBV-DNA定性测定。结果 :10 0例大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86% ,10 0例小三阳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率为 3 6%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2 2 .95% ,孕妇血清阴性者 ,其宫内感染率为 5.13 % ,两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孕妇血清 HBV-DNA阳性者 ,其乳汁 HBV-DNA阳性率为 16.3 9%。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阻断宫内传播。结论 :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HBV-DNA阳性孕妇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