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7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142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参考值。方法正常Beagle犬200只,测量身长、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心电图Ⅱ导联等指标。结果1.Beagle犬的体长、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2.Beagle犬的心搏数雌雄略有差别,但P-R间期、QRS时段和P-T时限较为稳定。结论为正常Beagle犬的生物学及心电图学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陈世蓉  赵超美 《西部医学》2006,18(4):395-396
目的评估心电图、运动平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症状疑诊冠心病的病例60例,每例患者均在2个月内做心电图、运动平板及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对照。结果在心电图阳性15例中冠脉造影阳性8例,心电图阴性45例中冠脉造影阳性22例;在运动平板试验阳性38例中冠脉造影阳性31例。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普通心电图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阳性率高,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电图Ⅱ导联P波、QRS波群、T波、S—T段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①造模成功12只。②QRS波群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即刻均出现短暂的R波异常增高;再灌注15—20min出现q波或原有q波加深,随再灌注时间延长,q波逐渐加深、加宽。③ST—T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LAD即刻至20min时S—T段、T波进行性抬高,此后相对恒定;再灌注早期S-T段、T波快速回落,15min内回落〉50%。④心律失常发生情况:13只大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出现在结扎LAD后5—10min和再灌注早期。结论:大鼠心肌缺血20min内S—T段、T波进行性抬高达峰值可作为大鼠冠状动脉准确结扎的标志;再灌注15min内S—T段、T波快速回落〉50%可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4.
姚莹 《医学综述》2006,12(8):F0003-F0003
急性肺栓塞现已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由于其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所以漏诊和误诊率普遍很高。如果能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就能大大的降低其病死率。心电图作为一项临床常规无创性检查,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判断都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回顾分析我院从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间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来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介绍ECG6511型心电图机导联选择键失控的故障检修和故障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ECG)ST段变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28例首次AMI患者发病后第1、2、3、7d经12导联ECG和CRP检查.结果A组患者随发病天数延长逐渐增多,第1d8例,第2d13例,第3d15例,第7d17例.B组相应渐少,两组CRP水平第1d和第7d无差异.第2d和第3d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第2d(31.1±34.2)/(96.2±30.1)mg/L(且P<0.001),第3d(31.3±12.3)/(79.4±36.3)mg/L(P<0.0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第2d和第3dECG ST段抬高与高CRP水平密切相关.对ST段抬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李霖 《医学文选》2005,24(3):315-3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血管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D心绞痛患者的ECG与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HD心绞痛患者ECG与CAG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对照符合率分别为68.4%、64.2%、25.9%,提示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ECG对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的诊断、定位与CAG对照符合率偏低,但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作为CHD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8.
郭迎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97-2397
QT离散度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电活动负极过程在各个局部的不均一,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由于该方法无创伤、简便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通过86例心率对QT离散度的结果分析,旨在探讨排除自主神经影响因素后心率对QT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86例健康成人,年龄(22岁59岁);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受检前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心脏药物。经食管心房调搏:86例受检对象均行经食管心房调搏,自…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分析5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脉病变情况,并与同期294例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较。结果:与静息心电图异常胸痛患者相比,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67.2%(26/39)对40.0%(98/294),P=0.001],多血管病变较少[32.8%(13/39)对60.0%(144/294),P=0.001],在13例多血管病变中,有11例(84.6%)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平均冠脉病变支数较少[(1.89±0.57)对(1.97±0.63),P=0.004],Gensin i积分低[(34.2±24.65)对(56.2±26.78),P<0.001];在39例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多见[61.5%(16/26)];在冠脉造影阳性率两组基本相同,但性别比较以男性多见,(65.1%(183/281)对21%(15/71),P=0.000),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方面多见,(81.5%(229/281)对31%(22/71),P=0.000)。结论:静息心电图正常胸痛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冠脉病变不太严重;在多血管病变中,大部分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在胸痛患者中男性、危险因素聚集趋势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AMI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69例患者,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45例)和未再通组(24例),测定溶栓前、溶栓后2 h和24 h的Q-T离散度。结果:溶栓前两组AMI患者的Q-T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Lown氏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Q-T离散度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