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CIK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增殖、表型变化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无血清体系中的增殖规律、表型变化及其抗瘤活性。方法:不同培养基培养CIK细胞,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CIK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表型,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试剂盒检测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经过细胞因子和抗体刺激后,CIK细胞能明显增殖,无血清培养基加自体血浆组最高可扩增473.28±27.53倍,无血清培养基组可扩增218.24±16.86倍,而RPMI1640加FCS只扩增11.52±1.04倍。CD3 CD8 、CD3 CD56 、CD226 CD11a 和CD305 CD11a 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CD3 CD4 细胞则明显减少。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LAK细胞(P<0.01),且其细胞毒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CIK细胞在体外扩增能力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制剂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2.
CD40/CD40L交联在CD4+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CIK细胞中CD4 T细胞(CD4 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并纯化CD4 T细胞亚群,AnnexinV染色法观察CD4 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定量PCR、流式细胞法及ELISA法比较CD4 CIK激活前后CD40L的表达变化;将转染质粒pIRES2-EGFP-sCD40L的CHO细胞(CHO-sCD40L)与乳腺癌细胞T47D共孵育,监测24小时后其表面分子Fas的表达变化及对Fas介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CD4 CIK细胞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孵育时间和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加,且肿瘤细胞表面分子Fas水平升高,可从1.98%±0.23%升高到31.62%±7.07%;CD4 CIK细胞被激活后,CD40L表达水平均较激活前明显增加;成功转染的CHO-sCD40L细胞与T47D共培养后,T47D表面分子Fas可被诱导升高,加入CH-11 24小时后可观察到明显T47D细胞的凋亡.结论CD4 CIK可能通过CD40/CD40L交联提升肿瘤细胞表面功能性Fas表达来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 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 P<0.001;第6天Z=-2.95, 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 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 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 GM-CSF)(Z=-3.85, 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Z=-3.56, 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ɑ, Z=-3.40, 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 P<0.05), 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 P<0.05)、TNF-ɑ(Z=-2.26, P<0.05)和GM-CSF(Z=-3.73, 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负载α-半乳糖神经酰胺(alpha-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的DC功能与成熟度的改变情况,探讨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对CIK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杀伤肝癌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浮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α-GalCer负载DC的表型,Real-time PCR检测DC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将α-GalCer-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与CIK细胞表面标志物;锥虫蓝染色法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倍数;Real-time PCR检测CI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α-GalCer-DC对CIK杀伤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可获得CIK细胞和成熟的DC;α-Gal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DC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83和CD11c的阳性率均升高(P<0.05或P<0.01),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IL-12、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可显著提高CIK细胞CD3+ CD56+的表达和增殖活性(P<0.05或P<0.01),并显著提高INF-γ、IL-12、穿孔素和颗粒酶素B的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CIK、DC-CIK、α-GalCer-DC-CIK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强,在同一效靶比时α-GalCer-DC-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P<0.05).结论:α-Gal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能促进后者增殖和成熟,能显著增强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CIK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e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癌、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各2例,胆囊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的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CD3单抗组,单用CD28单抗组,CD3和CD28单抗联合作用组)进行CIK细胞的诱导培养.用CFSE染色检测CIK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磁珠分选CIK细胞亚群CD4+、CD8+和CD56+细胞,然后用ELISA检测对CIK细胞亚群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的影响.结果:CD3/CD28单抗联合作用(PI =59.35)对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与单独使用CD3单抗(PI =64.4)相比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可以刺激CIK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TNF-α[IFN-γ:(384.6 ±263.1)vs(201.5 ±271.5) pg/ml,P=0.0361;TNF-α:(4.795±1.251) vs(2.835±0.443) pg/ml,P=0.026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单抗的联合作用可增强亚群细胞CD8+分泌IFN-γ、CD56+分泌IL-2和TNF-α的活性,从而起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作用.结论:CD3与CD28单抗联合作用不能增强CIK的增殖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CIK细胞的功能,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评估DC-CIK细胞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人选的34例患者均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接受每日厄洛替尼150 mg或吉非替尼250 mg治疗,其中17例患者联合DC-CIK细胞治疗.分析比较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的疗效,以及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7例患者(41.2%)获得PR,8例患者(47.1%)获得SD,2例患者(11.8%)出现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1.2%,疾病控制率为88.2%;联合用药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单药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EGFR-TKI联合DC-CIK组CD3+、CD4+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联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进展期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联合用药组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7.
当今在综合医学治疗的背景下,随着生物免疫及分子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何增强细胞免疫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同时逆转分子靶向治疗的耐药及毒副反应,这是突破晚期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瓶颈及进一步提高疗效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日益受到国内外肿瘤界的关注,本文从中医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三者相互联合的角度,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8.
吴陈新  徐萍  强铭  魏方  蔡树华 《安徽医药》2016,37(10):1217-122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在接受3D-CRT后3个月内给予CIK细胞治疗2次。治疗后3个月,依据肝脏CT、甲胎蛋白(AFP)、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3D-CRT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和AFP指标监测数据显示,观察组[(4.17±1.65)cm和(348.5±127.2)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63)cm和(464.9±13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CD4+CD8+T抑制/细胞毒性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 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控制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周炳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35-3336,333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消化道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6月干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后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SF-36总分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CA199、CA242、CEA、A...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Retronectin诱导的CIK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离患者单个核细胞用Retrone-ctin、CD3单抗、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细胞。患者每周回输1次CIK细胞,连续4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应用BDTM-HumanCBATh1/Th2型细胞因子试剂盒监测治疗前及回输后7天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每个患者平均回输细胞数为23.9×109/L(20.6×109~27.2×109),不良反应小。CIK细胞输注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CD3+、CD3+CD56+和CD3+CD8+细胞数均有明显升高(P<0.05)。12例患者中有1例获部分缓解(PR),4例稳定,其中PR和2例SD患者的CEA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临床获益患者的血清中IFN-γ(6.9vs53.2 pg/mL)和TNF-α(3.2vs24.6 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自体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通过增加效应细胞数明显增强免疫功能而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