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02篇
  免费   2481篇
  国内免费   914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480篇
妇产科学   238篇
基础医学   1159篇
口腔科学   847篇
临床医学   5995篇
内科学   3075篇
皮肤病学   254篇
神经病学   904篇
特种医学   10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488篇
综合类   10929篇
预防医学   2326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6164篇
  156篇
中国医学   4673篇
肿瘤学   552篇
  2024年   490篇
  2023年   1984篇
  2022年   1681篇
  2021年   2335篇
  2020年   2253篇
  2019年   2358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568篇
  2016年   1468篇
  2015年   1493篇
  2014年   2216篇
  2013年   1907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912篇
  2009年   1743篇
  2008年   2345篇
  2007年   1966篇
  2006年   1578篇
  2005年   1854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821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公司于2014年11月8日公布其DCV-SOF方案用于治疗基因3型丙型肝炎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最新数据,该试验结果同时于2014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肝脏会议上公布。DCV-SOF方案由Daclatasvir(缩写:DCV)和索非布韦(通用名:Sofosbuvir,缩写:SOF)组成,为试验时长12周的无利巴韦林方案。本项试验为非盲试验,受试者为基因3型丙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评估的差异,以期找到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该人群10年CVD发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41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同时分别应用FRS与China-PAR模型预测其未来10年患CVD的发病风险,比较这两种评估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China-PAR模型显示,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CVD绝对风险的均数为7.2%,其中低危比例为40.2%,中危比例为50.9%,高危比例为8.9%;FRS显示,该人群10年CVD绝对风险的均数为9.9%,其中低危比例为32.1%,中危比例为47.8%,高危比例为20.1%。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相比较,均数、低危及高危比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法预测不同年龄人群中的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危险度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年龄人群发病风险等级结果一致,年龄越高,CVD 10年发病风险的危险等级越高。(3)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一致性检验Kappa=0.139<0.40(P<0.05)。结论:China-PAR模型预测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未来10年CVD发病风险的平均风险和高危比例均低于美国FRS,这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China-PAR可能更适用于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4.
探讨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食管憩室的中远期疗效以及术后憩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5月1日—2019年8月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的31例食管憩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观察术后Eckardt评分、治疗成功率和复发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憩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术后随访(30.6±11.1)个月(20~63个月)。31例术前Eckardt评分(8.2±2.4)分,术后1个月(1.4±0.7)分,术后6个月(1.4±1.1)分,术后12个月(1.3±1.1)分,术后24个月(1.3±0.9)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Eckardt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随访1、6、12、24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8%(30/31)、90.3%(28/31)、90.3%(28/31)和90.3%(28/31)。有3例复发,总复发率为9.7%(3/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P=0.038,OR=1.041,95%CI:1.002~1.080)和术前Eckardt评分(P=0.024,OR=2.299,95%CI:1.117~4.728)是影响术后憩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口内镜下食管憩室肌切开术治疗食管憩室的中远期疗效理想,但病程长、术前Eckardt评分高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体检、病史及前列腺液检查,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2~50岁,并排除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共计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新缓释胶囊0.2 mg每晚睡前服1次,左氧氟沙星分散片,0.2 g,2次/d,吲哚美辛肠溶片25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起阳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生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疼痛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以及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IIEF-5评分和血清睾酮水平,治疗后两组均有提高,其中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ACS患者(426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参数,根据住院MACE情况,将纳入的患者分为MACE组(104例)和无MACE组(322例)。根据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低Gensini组(≤34分,143例),中Gensini组(34~58分,142例),高Gensini组(>58分,141例),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h H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ACE组NLR[4.48(2.42,7.47)比2.82(1.79,4.70),P<0.001]和PLR[133.21(92.88,190.25)比101.03(75.33,134.01),P<0.001]显著高于无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基于Gensini评分分组的三组中,低Gensini组、中Gensini组、高Gensini组NLR[3.59(1.56,3.58)比3.47(1.94,5.73)比3.71(2.13,6.21),P<0.001]、PLR[93.98(66.03,127.94)比110.90(88.26,140.79)比120.37(84.58,174.54),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 1.189,95%CI 1.003~1.409,P=0.046;OR 1.102,95%CI 1.005~1.208,P=0.039)、PLR(OR 1.008,95%CI 1.002~1.014,P=0.021;OR 1.004,95%CI 1.002~1.009,P=0.042)是院内MACE和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NLR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截断值为4.516,敏感度为50.00%,特异度为74.53%,曲线下面积(AUC)为0.633(95%CI 0.585~0.679,P<0.001);PLR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截断值为153.103,敏感度为45.19%,特异度为84.78%,AUC为0.666(95%CI 0.619~0.711,P<0.001)。NLR预测高Gensini评分(>58分)的截断值为3.802,敏感度为49.62%,特异度为66.44%(AUC=0.600,95%CI 0.552~0.647,P<0.001);PLR预测高Gensini评分的截断值为153.543,敏感度为37.40%,特异度为84.75%(AUC=0.616,95%CI 0.567~0.662,P<0.001)。结论NLR、PLR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与ACS患者院内MACE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NLR、PLR作为一种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的炎症指标,可作为有效的炎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鉴别高危患者,从而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以改善ACS预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过程中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PACHEⅡ进行预后评估,对比存活患者和病死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进行对比,存活组为(15.3±5.4)分,死亡组为(27.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预测病死率进行对比,存活组为(16.5±1.9)%,死亡组为(49.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患者的预后评估过程中,应用APACHEⅡ进行评估,可对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和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108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n=43)、中(n=35)、重度(n=30)3组,比较各组入院时基本资料。按照治疗28 d后的预后转归再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67),比较两组治疗1、3 d的APACHEⅡ与LIPS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点APACHEⅡ和LIPS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入院时轻、中、重度组APACHEⅡ和LI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且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LIPS显著降低(P<0.01),而死亡组LIPS显著升高(P<0.01),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3 d APACHEⅡ和LIPS与病情呈正相关(P<0.0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1 d LIPS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9,P=0.353);治疗1 d的LIPS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Z=2.605,P=0.009)。结论 APACHEⅡ和LIPS在ARDS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治疗3 d的LIPS预测价值较高,在临床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并给予综合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5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6±2.01)分和(16.8±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M30和M65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06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51例与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M30和M65水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下面积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评分分别为(23.02±5.18)分和(31.18±5.89)分,高于存活组的(10.49±1.05)分和(13.21±1.34)分(t=16.949、21.276,均P<0.01);死亡组的血清M30、M65水平分别为(1685.12±413.32)U/L和(2799.41±712.05)U/L,均高于存活组的(1001.40±316.49)U/L和(1808.85±669.43)U/L(t=9.507、8.608,均P<0.01)。CTP、MELD、M30、M65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分别为0.624(95%CI:0.525~0.716)、0.804(95%CI:0.716~0.875)、0.750(95%CI:0.656~0.829)、0.887(95%CI:0.810~0.940),4项联合的AUC为0.919(95%CI:0.850~0.963),明显优于CTP、MELD、M30单项评价(P<0.05),高于M65单项评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MELD评分和血清M30、M65能够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且4项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