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鼻窦球囊扩张术(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CR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BSP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37例于BSP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及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腔黏膜、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记录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塞、鼻漏、喷嚏、流涕、嗅觉下降、头晕头痛)的视觉模拟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T主观嗅觉测试法分级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距离(DCAN)均显著减少(P均0.05),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率、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均显著增大(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内口服+熏蒸治疗CRS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和鼻纤毛清除功能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IL-5、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采用鼻腔灌流考察葛根素及其水溶性、脂溶性两种衍生物的透鼻黏膜吸收能力,探讨药物透鼻黏膜吸收效率与其分子量、溶解性等不同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麻醉后安装鼻腔灌流循环系统,取7 mL鼻腔灌流液加入循环系统,按预定时间点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及其水溶性、脂溶性两种衍生物的各时间点样品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判断各化合物透鼻黏膜效率。结果 葛根素、3′-(二甲基氨基)甲基葛根素盐酸盐浓度、7-O-(6-溴己基)-葛根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7.0~170.0μg·mL-1、5.0~200.0μg·mL-1、5.1~202.0μg·mL-1;三者透鼻黏膜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7.10±1.15)×10-3、(6.83±0.55)×10-3、(6.76±1.66)×10-3,K(葛根素)>K[3′-(二甲基氨基)甲基葛根素盐酸盐]>K[7-O-(6-溴己基)-葛根素],葛根素透鼻黏膜效率最高。结论 透鼻黏膜吸收效率可能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包括24h),B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24h后两组活动状态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可在24h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为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对照黏膜来源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物理屏障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 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和0.3)的RSV分别感染鼻息肉(n=21)和对照黏膜(n=9)的hNECs 24 h和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SV感染hNECs后,ZO-1、ZO-2、Claudin-1、Claudin-4、Occludin、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但只在鼻息肉来源的hNECs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SV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  相似文献   
105.
复方白氟膜剂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白氟膜剂主要由氟哌酸、地塞米松、麻黄碱等组成 ,具有抗菌、消炎、止血、抗过敏等作用 ,可用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鼻内窥镜术后的治疗。笔者采用体外动物实验考察复方白氟膜剂对过敏、炎症、止血的影响和作用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 仪器与材料复方白氟膜剂 (每 1cm2 相当药材中各成分总和 12 .96mg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制剂室 ,批号 2 0 0 30 2 11)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广西佳兆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0 2 0 5 0 5 ) ;阿司匹林片 (江苏淮阴华新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2 0 0 10 92 0 ) ;醋酸甲萘氢醌片 (湖北美尔雅集团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究解表方对寒冷刺激致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低下模型的作用.方法 采用冷热循环刺激复制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低下模型,分别给予含生药量33.48 g/kg的银翘散和含生药量2.43 g/kg的麻黄汤进行干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鼻腔灌洗液中sIg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中IgA、BAFF、AP...  相似文献   
10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流涕、鼻黏膜肿胀为特征,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笔者于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过敏性鼻炎口服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29例,并观察其对sIgE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制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凝胶材料,以泊洛沙姆188,PEG6000调节胶凝温度,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处方,采用数学模型拟合体外释放曲线。结果:醒鼻温敏凝胶在32~33℃胶凝,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醒鼻温敏凝胶处方设计合理,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9.
常用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纤毛毒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作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鼻腔减充血剂提供参考。方法:①选健康志愿者100例,分别用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1.0%、0.5%麻黄素喷鼻7d,进行糖精试验以检测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②用药7d后每组各取1例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用药7d后,0.05%盐酸羟甲唑啉组鼻黏膜纤毛MTR为(7.64±1.56)mm/min;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为(7.46±1.65)mm/min,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麻黄素组为(4.73±2.03)mm/min;0.5%麻黄素组为(4.38±2.04)mm/min,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分别与对照组[(7.14±1.76)mm/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5%麻黄素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分别与1.0%、0.5%麻黄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电镜观察:1.0%、0.5%麻黄素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纤毛排列整齐。结论:麻黄素对鼻黏膜纤毛有不良影响;盐酸羟甲唑啉对鼻黏膜纤毛无明显影响,没有破坏鼻黏膜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理想的鼻腔减充血剂。  相似文献   
110.
血红素氧合酶1在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观察并分析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限速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豚鼠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以卵清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为致敏组及以地塞米松处理作为治疗组,以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取豚鼠鼻黏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HO1在各组豚鼠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与炎症程度有关,炎性细胞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明显,HO1主要表达在黏膜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3组中,致敏组鼻黏膜HO1表达明显增强(P<0.01),黏膜下EOS浸润明显(P<0.01),激素治疗组HO1的表达弱于致敏组(P<0.01),黏膜下EOS浸润程度减轻,但强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O1主要表达于鼻黏膜的腺上皮细胞质内,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HO1的表达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CO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