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08篇
  免费   2989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311篇
基础医学   1347篇
口腔科学   268篇
临床医学   3805篇
内科学   3939篇
皮肤病学   312篇
神经病学   522篇
特种医学   6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2560篇
综合类   8346篇
预防医学   1115篇
眼科学   421篇
药学   8893篇
  82篇
中国医学   1658篇
肿瘤学   4013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1703篇
  2022年   1440篇
  2021年   1495篇
  2020年   1183篇
  2019年   1230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1007篇
  2016年   1019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664篇
  2013年   1706篇
  2012年   2274篇
  2011年   2371篇
  2010年   2122篇
  2009年   2042篇
  2008年   2303篇
  2007年   2058篇
  2006年   1949篇
  2005年   1875篇
  2004年   1473篇
  2003年   1374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782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2003年至2005年,笔者对21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服用肾炎四味颗粒的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简称治疗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并与同期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20例患者单纯调整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简称对照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陈黔  王玲  石敏  魏玲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7):626-627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大量应用,由细菌引起的患儿腹泻虽然被控制,但是由酵母样真菌引起的患儿腹泻却日益增多。同时,国内对酵母样真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报道也不断增多。为进一步分析昆明地区酵母样真菌致患儿腹泻的相关情况,我们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567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106株酵母样真菌作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相关文献,包括药物吸收、组织分布和靶向性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有一定的影响,可达到靶向长效的目的.结论:固体脂质纳米技术将广泛用于各种给药途径,具有良好的体内特性,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5.
俞继卫  姜波健 《腹部外科》2007,20(4):245-247
目前,对于胃癌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癌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其确切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明了,其浸润和转移机理也亟待深入探讨。已知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相关分子包括:细胞黏附分子、各种生长因子及基质降解酶及其抑制因子等。每一环节中的分子识别都极具诊断、预后判断乃至基因治疗的潜在价值。解剖学屏障—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的降解及破坏是肿瘤转移多阶段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ECM和基底膜主要组织结构的破坏和降解需要相应的溶解酶参与。溶解酶系统由一庞大蛋白溶解酶家族组成,被称为基…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质体于体外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通过结合实验。验证VEGF连接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检测外毒素单元Ⅲ及靶向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连有VEGF的脂质体可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结合率可达非特异性脂质体的2倍。在去除外毒素单元Ⅰ和Ⅱ后,单元Ⅲ的细胞毒作用消失。但包裹单元Ⅲ的VEGF-脂质体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VEGF-脂质体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并作为良好载体将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带入细胞,实现其杀伤作用,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由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经舌静脉,按分组分别注射相应药物,剂量均为阿霉素2.5 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器官组织制成匀浆,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肝:D靶肝>D非靶肝、C>B>A;心脏、肾、血浆:A>B>D、C;脾:B>A、C、D;肺:B>A>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15~30min达峰值,而半乳糖化后,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5 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因此,静脉注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ADR-GHMN)在正常肝脏中的靶向性,并观察ADR-GHMN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及外加磁场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肝动脉插管并固定,肝动脉注射125I-ADR-GHMN(相当于阿霉素0.5 mg/kg),左外叶加磁场,磁场应用30 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ADR-GHMN,左外叶不加磁场,30min后,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肾、心、肺、小肠、脾及周围血作γ计数.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注入的纳米粒75~85%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区小动脉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区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ADR-GHMN在正常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在磁场作用下,ADR-GHMN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很少;试验组肾、心、肺、小肠、脾及外周血于对照组的放射活性比较明显降低,表明磁性物质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