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31篇
内科学   25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930篇
预防医学   69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02篇
  6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确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为选用抗生素的先决条件[1].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及老年COPD病人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病情,有时可危及病人生命.近几年,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无指征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2].为了进一步明确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在COPD病人中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我们对COPD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3 200份合格痰标本进行了培养、鉴定.并对革兰杆菌进行了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测定,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血培养可以为败血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确诊依据。引起败血症的细菌多种多样,苯丙酮酸莫拉菌的感染近年来国内外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血培养阳性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简介 例1:男,47岁,20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0℃之间。以“发热待查”收入院,给予优普林等治疗3d,体温未能降至正常。入院后做血培养,结果阴性,10d后又抽血复检,培养出苯丙酮酸莫拉菌。例2:女,32岁,2个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40℃。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于发热期做血培养2次(间隔14d),均培养出苯丙酮酸莫拉菌。1.2 细菌培养特…  相似文献   
53.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3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83例病原菌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及药敏分析。结果:从患者痰中共检出病原菌4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6株(50.23%),革兰阳性球菌103株(23.95%),真菌111株(25.81%)。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4.
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4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测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65株(37.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弗旁地枸橼酸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0.0%,60.0%,53.8%,50.0%,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细菌对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耐药率较低,产酶株与非产酶耐药率很接近。提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真正反映细菌耐药情况,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以补充常规药敏的不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后期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人口信息(年龄、性别)、糖尿病足创面特征(糖尿病病程、创面持续时间、创面部位)、抗生素应用数量、实验室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足患者173例,其中51~60岁人数最多,有53例,占比30.6%,其次为61~70岁、41~50岁、71~80岁,分别占24.3%、20.2%、16.8%;男性总体多于女性,男性138例,占比79.8%,女性35例,占比20.2%。(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病程10~14年人数最多,38例,占比为22.0%,创面持续时间中人数最多为15~30 d,53例,占比为30.1%。173例患者共185个创面,其中位于足趾部位最多,有68例,占比36.8%,其次为足底52例,占比28.1%。(3)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0.1%,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34.7%,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42.8%,白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6.1%,肌酐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0.8%,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1.6%,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3.7%,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3.4%,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2.7%,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2.1%,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白细胞介素-6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降钙素原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8.2%。(4)173例患者共送检标本257份,其中阳性210份,阴性47份,阳性率81.7%;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20株,占比57.1%,革兰阴性菌共89株,占比42.4%,真菌1株,占比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比最高,为31.0%,其次是粪肠球菌16株,占比7.6%;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24株,占比最高,为1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1株,占比10.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为89.2%,其次为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5%、76.9%;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率均为95.8%;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173例患者中,抗生素应用数量为0的有19例,占比11.0%;1种及2种的均有61例,占比均为35.3%;3种的有25例,占比14.4%;4种以上7例,占比4.0%。(5)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等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创面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高密度脂蛋白(OR=1.530、1.923、2.587,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培养中,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创面形成时间长、抗生素滥用,高密度脂蛋白低。  相似文献   
56.
在日常工作中 ,分泌物涂片细菌检查 ,我们体会用瑞氏 姬姆萨复合染色法代替革兰染色法 ,有如下优点 :简便、快速。革兰阴性双球菌被染成深紫色 ,颜色鲜明 ,利于观察。因为 ,瑞氏染液对胞浆着色好 ,姬姆萨染液对胞核着色好 ,两法合并 ,可以兼得两者之优点 ,使其相互补充 ,有利于显微镜下细胞的辨别。革兰染色 ,如加热温度过高 ,会使细胞破裂 ,淋病奈瑟菌逸出 ,造成错判细胞外 ,涂片过厚时 ,易将革兰阴性染成革兰阳性。乙醇脱色不彻底或过度 ,会给识别带来困难 ,影响结果判断。病情较长者 ,尤其是女性阴道分泌物 ,因杂菌多 ,特异性与敏感性均…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制备向革兰阳性细菌内有效转运药物的阳离子脂质体。方法 以荧光素钠为标志检测对象 ,以大豆磷脂、胆固醇、阳离子脂质为原料 ,依次进行旋转蒸发 -薄膜水化、超声分散、过膜挤压、冻干 ,制备荧光素钠阳离子脂质体。测定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规律 ,流式细胞术 (FASC)检测该脂质体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内转运的效率。结果 所得脂质体水合后粒径均匀 ,形态完整、规则 ,粒径范围 2 0~ 5 0nm ;3批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 19.4 2 %± 0 .31% ;体外释药呈现一级动力学规律 ,释药方程为Q =2 .82 93+2 .70 92T(r=0 .9839) ;FASC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向细菌内转运率达 30 .1%± 12 .5 %。结论 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向革兰阳性细菌内转运 ,可作为向细菌内递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状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了解1998~2001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用E试验法测定40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生素的MIC,并用头孢他定/头孢他定 克拉维酸(2001年新增: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E试验试条检测细菌产ESBLS的情况。结果: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有最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仅为7.5%;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都对之敏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定仍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6.0%,20.0%,22.3%,23%和26.8%,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42.8%~46.8%。筛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菌29株,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7.3%。4年资料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ll%~14%增加至2001年的2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1年的79.6%,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亚胺培南抑菌率最高,对ESBLs产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59.
<正>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研究获得一定进展:1.出现对现有抗生素与抗菌药耐药性革兰阳性细菌有效的新药;2.发现第四代头孢菌素与两个类型的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3.研制出对肾脱氢肽酶稳定和半衰期较长的碳青霉烯;4.第一个青霉烯呋罗培南上市;5.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制剂显示出优异疗效;6.第三代大环内酯泰利霉素临床应用;7.其他抗生素结构修饰取得进展;8.喹诺酮类抗菌药性能进一步优化;9.抗病毒药物有明显进展;10.重视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研究。兹分类简述于下: 1 对现有抗生素与抗菌药耐药性革兰阳性细菌有效的新药近年来,各类抗生素与抗菌药耐药菌发展迅速,耐甲氧  相似文献   
60.
OXA型β-内酰胺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XA型β-内酰胺酶大多数出现在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科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通常介导耐氨基组和脲基组青霉素,强水解氯唑西林、苯唑西林和甲氧西林。克拉维酸仅能微弱抑制其活性,但它却被NaCl强烈抑制。OXA型酶相当于Ambler D类酶,和A、C类酶一样为活性一位点丝氨酸。OXA型酶的氨基酸序列与A、C类酶的一致性约为16%。至今已报道了33种OXA型酶,命名为OXA-1-31及Amps和LCR-l。大多数酶作了DNA序列分析,有的作了生化分析,对OXA-10和OXA-13还作了三维结构分析。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将OXA型酶分为6个群,群与群之间相关性很弱(约20%-30%)。OXA型酶耐药谱通常很窄,但现已发现OXA-2或OXA-10突变衍生酶的耐药谱已扩散到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亚胺培南。编码OXA型酶的基因常位于质粒和/或整合子中,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