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探讨3种不同透析膜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1.3 m2的AMBIO-650维生素生物膜透析器)17例、B组(采用F6聚砜膜透析器)21例、C组(采用维生素E包被透析器CL-E)20例。透析过程中采用透析膜A组为1.3 m2的AMBIO-650维生素生物膜透析器;B组为F6聚砜膜透析器;C组为维生素E包被透析器CL-E。观察3组患者透析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总抗氧化能力(T-AOC)]、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上臂围(AC)]及生存质量评分[肾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的变化情况。结果透析后A组、B组的AOPPs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T-AO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C组的MDA、T-AO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透析后C组的MDA、AOPPs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T-AOC明显高于A组、B组(P0.05)。透析后A组、B组的Hb、Alb、AC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透析后C组的Hb、Alb、AC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B组的KDTA、SF-36评分明显低于透析前。透析后C组的KDTA、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CL-E透析膜因生物相容性较好而能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膜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3例,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31例(PMMA组),采用聚砜膜32例(P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为对照组。PMMA组和PS组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流速均相同。PMMA组与PS组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血浆丙二醛(plasmamalondialdehyde,p—MDA)水平,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共轭法检测常规血液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对照组也用相同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透析前PMMA组与PS组e—SOD,cAT及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MMA组与PS组透析后p-MDA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1),e—SOD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透析后CAT,GSH—PX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前PMMA组与P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透析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呈高氧化应激状态,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未能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PMMA膜的生物相容性可能较PS膜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尿毒症状态和血液透析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患者和应用铜仿膜、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血液透析患者血浆IL-1β、TNFα、IL-6水平。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在应用不同透析膜15分钟时,血浆细胞因子水平较透析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聚砜膜透析时IL-1β、TNFα降低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应用三种透析膜透析时细胞因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尿毒症未透析状态可导致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不同透析膜透析时激活PBMC及吸附、清除细胞因子的程度不同,单纯用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变化来评价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4.
王文  王宝仁  孙特  李海霞  王汉民 《武警医学》2004,15(12):891-893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透析膜初次与复用对其的影响,从机体免疫功能的角度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用和复用醋酸纤维素膜(CA)、血仿膜(HE)和聚砜膜(PS)透析器进行透析时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并加以比较.同时检测健康查体和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前及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健康查体对照组显著增高.尿毒症患者透析开始后4.5 h血清CRP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HD后1.5 h后差异更为明显.使用醋酸纤维素膜(CA)透析器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更明显高于使用血仿膜(HE)和聚砜膜(PS)透析器的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导致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增高,这种变化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而透析器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内毒素对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选用 1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 者,分 别 选用 铜仿 膜( Cu )、血 仿膜 ( H F)透 析器, 观 察单 次 透析 过 程中 外 周血 单 个核 细 胞产 生 I L1β、 T N Fα的活性水平及基因表达,评估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Cu 组 I L1β及 T N Fα的活性水平及基因表 达较透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 P< 0. 05), H F 组 I L1β及 T N Fα的活 性水平 及基因 表达较 透前 及正常对 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H F 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 Cu 膜;脂多糖( L P S)与 Cu 膜有协同作用,故应 避免透析液的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单个核细胞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胞总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48.
郭瑞敏  赵国东  朱海燕 《山东医药》2007,47(23):104-104
近年来,我们将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CL—E)用于30例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近期病情比较稳定,透析时间〉5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16例,多囊肾4例。研究期间均常规应用阿法骨化醇、碳酸钙、叶酸、硫酸亚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不服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83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2年余,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 d于2012年9月12日入院。2010年发现血肌酐升高,一直服用中药治疗,血肌酐波动在200~250μmol/L之间;2012年7月入我科住院治疗,查肾功能提示BUN 22.7 mmol/L,Scr 378μmol/L,CCr13.2 mL/min,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护肾排毒、降压等处理,并行左前臂动静脉內瘘术后出院,未行透析治疗;2012年9月8日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伴头痛,自行服药效果差。发病以来患者尿量正常,双下肢无水肿;体格检查:BP 165/70 mmHg,慢性病容,心  相似文献   
50.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清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的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清除情况。方法 将2 6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磷血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使用聚砜膜(1.3m2 )、三醋酸纤维膜(1.5m2 )和血仿膜(1.7m2 )透析,比较透析前后血磷的下降率(单位膜面积)以及透析2个月后血磷及钙磷乘积的变化。结果 去除膜面积因素后,聚砜膜和三醋酸纤维膜与血仿膜比较,单次透析血磷的下降率(单位膜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5 ) ,但聚砜膜和三醋酸纤维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使用2个月后比较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三醋酸纤维膜组透析前血磷及钙磷乘积均较前显著下降(P <0 .0 5 ) ,而聚砜膜组和血仿膜组均较前无明显改善(P >0 .0 5 )。结论 膜面积相等的情况下,聚砜膜和三醋酸纤维膜对磷的清除优于血仿膜,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使用聚砜膜和三醋酸纤维膜并适当增大膜面积可更大程度地清除血磷,同时可降低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