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众所周知:对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依次为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普通血液透析,但前两者费用高,很多患者难以承受。因此,我们应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对血磷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选择3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2~80岁。透析时间2~5年。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原发性小血管炎2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病1例,原因不明3例。随机分为2组,A组继续使用Frese niusF6透析器(膜面积1.3m2、超滤系数5.5ml.h-1mmHg-1),B组(15…  相似文献   
22.
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特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透析最早应用的纤维素透析膜由天然棉花制成,能够激活补体和白细胞、诱发炎症反应,称为“生物不相容性”(bioincompatibility)生物膜。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膜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并对纤维素膜的羟基进行修饰,激活补体的作用减弱,生物相容性改善。因此,铜仿膜等生物膜被称为“未修饰的纤维素膜”,与之相对应的是后期出现的生物相容性更好的“修饰性/再生纤维素膜”。  相似文献   
23.
摘要: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透析膜是透析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理化特性决定透析效果。文章探讨了血液透析膜材料目前的发展方向、常用膜材料及其评价透析膜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指标,并总结了近年来透析膜材料的改进及其对血液透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超滤(UF)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透析膜的运动。UF能排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是透析疗法的主要功能之一。如血液透析过程中UF过度,可引起病人低血压、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肌肉痉挛、抽搐等;如UF不足,可引起心衰、肺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并影响病人的进食水。为了使透析更充分,UF在透析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5.
β2-微球蛋白(β2-MG)相关性淀粉样骨病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对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血透过程中对血浆β2-MG的清除,对减少或减轻β2-MG淀粉样骨病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着重观察了 3种透析膜即铜仿膜、血仿膜和聚砜膜对血浆β2-MG清除效果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卢建新  丁峰  陆福明  顾勇 《上海医学》2004,27(8):544-547
目的 通过体内及体外试验研究复用对高通透性透析安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内试验: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和高通透性透析组,经透析器初用及复用后,记录透析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测定透析前、后血浆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体外试验:选择初用和复用后不同透析器建立体外循环闭合环路以模拟血液透析过程,分别在透析液室加入嗜麦芽假单胞菌细菌滤液前、后从血液室采集样本,采用人全血孵育法孵育样本检测上清液中IL-1受体拮抗剂(IL—1ra)浓度。结果 高通透性透析复用组低血压、寒战发生率较普通透析复用组明显升高(P<0.05),高通透性透析复用组透析后血浆IL-6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透析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高通透性透析膜F60聚砜膜与低通透性透析膜铜仿膜及F6聚砜膜相比,初用时在透析液室加入细菌滤液并循环1h后,三者血液室样本诱导人全血产生的IL-1ra浓度均较加入细菌滤液前明显升高,但三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复用时F60聚砜膜与初用时比较,该指标的升高显著高于铜仿膜及F6聚砜膜。结论 高通透性透析在初用时是安全的,但在复用时其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其机制与复用损伤高通透性透析膜,使其在发生反超滤时引起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物质转运入血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不同透析膜透析前后β2-MG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透技术发展,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生命延长,β2 -微球蛋白( β2 -microglobulin ,β2 -MG)相关性淀粉样变已日益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观察了较为常用的几种不同质量透析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前后β2 -MG变化,为临床选择适当的透析器延缓本病发生提供一定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血透患者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 3~5 2岁,平均38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透析中无严重血压波动,全部入选病例均在本院接受常规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最长9年,病情相对…  相似文献   
28.
新型透析液和透析膜对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2微球蛋白相关淀粉样变性(beta2-microglobu-lin amyloidosis,β2mA)是一种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相关的进展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滤过可以使循环中的β2m水平下降约20%~30%。使用高通透性人工合成膜对补体影响小,并能够吸附来源于透析液的细菌致热源,从而减少了β2m沉积位点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临床实验证实使用超纯透析液和/或具有致热源吸附功能的人工合成膜透析器可降低β2mA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  相似文献   
29.
刘强  苏白海 《华西医学》2014,(9):1787-1790
透析膜性能是影响血液透析安全与疗效的核心因素,透析器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推动着整个血液净化领域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性能优越的透析膜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改善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的血液透析相较于天然肾脏,仍存在中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结合毒素清除不足、生物相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成为近年透析器膜材料研究的焦点。现就近年高性能透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透析膜相关性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欣 《医学综述》2005,11(6):567-568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但是非生理过程,当血液在无透析器管道循环时,细胞因子并增加,而在有透析器管道循环时细胞因子明显增加,透析器是影响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血液与透析膜直接触可诱导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IL8、肿瘤坏死因α(TNF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