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2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4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42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510篇
内科学   295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73篇
综合类   5085篇
预防医学   164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659篇
  35篇
中国医学   1640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540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057篇
  2011年   1022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1125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744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抗结核化疗致肝功能异常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肺结核病人,对性别、年龄、化疗方案和HBVM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性别、年龄与肝功能异常无明显关系。HBVM阳性组肝功能异常(39/109,35.78%)显高于HBVM阴性组(16/122,13.12%)(X^2=16.30,P<0.001);HBVM阳性组中HBeAg阳性组肝功能异常(18/33,54.55%),显高于HBeAg阴性组(21/76,27.63%),X^2=7.25,P<0.01)。含PZA组肝功能异常(29/103,28.16%)显高于非PZA组(29/218,13.62%)(X^2=10.42,P<0.001),含PZA组中HBVM阳性组肝功能异常(18/45,40.00%)显高于HBVM阴性组(11/58,18.97%)(X^2=5.54,P<0.025);非PZA组中HBVM阳性组肝功能异常(21/64,32.81%)显高于HBVM阴性组(5/64,7.81%)(X^2=12.36,P<0.001)。结论:HBVM阳性尤其是HBeAg阳性和化疗方案中含PZA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HBeAg阳性最好不用含PZA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2.
正确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合理缩小肝切除量、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加强术后监护和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是提高疗效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常规肝功能检测和Child肝功能分级是肝功能评估常用、有效的基本方法。LID、ICGRl5、Arg-CR、RTI、AKBR、OGTT、GLT、肝血流量测定、PHRR等。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肝储备功能,对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意义。加强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态、强化护肝治疗、纠正凝血机制紊乱和积极防治感染等,是保证手术安全完成的前提。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正确选择术式、合理肝切量、减少出血、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减少肝热缺血性损害和防止医源性癌扩散等,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有特殊意义。术后严密病情监护,加强护肝及支持治疗,防止消化道出血和肝衰等并发症,是术后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和降低术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3.
乙肝两对半、前S抗原、抗体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S抗原、抗体及HBV-DNA与乙肝常规检查(两对半)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36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两对半、pre-S1抗原、pre-S2抗原、pre-S1抗体、pre-S2抗体及HBV-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re-S1抗原、pre-S2抗原在HBV-DNA(+)组中检出率为62.5%和58.3%,在HBV-DNA(-)组的检出率为22.2%和27.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S1〈0.05,PS2〈0.05),pre-S1抗原、pre-S2抗原在HBeAg(+)组的检出率为100%和87.5%,在HBeAg(-)组的检出率为36%和3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S1〈0.01;PS2〈0.01)。结论 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前S抗原、HBV-DNA在判断乙肝的复制情况中各有优势,要综合多方面结果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4.
袁平戈 《肝博士》2005,(3):25-26
一个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2~14天可出现皮肤黄疸,但不伴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称之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约50%于出生后2~3天皮肤黄疸,4~5天达高峰,通常7~14天内消失,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可达3~4周。  相似文献   
55.
据医学空间网6月16日报道,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联合应用肝复乐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炎肝纤维化日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治疗后能使肝纤指标明显下降,肝细胞损伤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急诊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6例接受急诊LDLT的ALF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转归和疗效。结果 全部供体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3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全部受体均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手术顺利,术后48h内苏醒,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前水平相比,血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至(53.3±21.6)μmol/L (P〈0.05);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至(212±130)μmol/L(P〈0.05),以后呈继续下降趋势;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周内即可降至正常水平(13±1)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与PT类似;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周内持续下降,至术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疗法治愈,其余5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组受体均于术后1月内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右半肝LDLT能有效治疗ALF。  相似文献   
57.
在我国,小儿肝胆疾病同呼吸道疾病一样极为常见,其病因繁多,临床表现除黄疸外,往往症状不显,难以察觉,但其危害性仍较严重,轻者仅有肝功能(sALT)轻度增加,重者则可发生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1 小儿肝胆疾病的病因分类有关小儿肝病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广义地讲,肝病系指肝脏有病理的改变。其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①有肝脏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②有肝脏病理体征(肝脏肿大或质地改变) ;③有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胆管增生和间质纤维增生等;④解剖组织结构的异常,如肝结节性增生、肝内外胆管…  相似文献   
58.
59.
血脂正常的脂肪肝病人的临床特征(附1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作为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已为大多数研究证实,但关于血脂正常者何以发生脂肪肝,国内外少见报道。本研究在剔除了血脂的影响因素后,对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就生化改变的特点,并与伴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进行对比。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0.
本中心与绍兴市某小学联系采取自愿原则对其一千余名学生进行肝功能检测,项目包括ALT、TBil、TP、ALB、GLB、G/T、HBsAg,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