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16篇
  免费   5395篇
  国内免费   4648篇
耳鼻咽喉   1343篇
儿科学   1696篇
妇产科学   363篇
基础医学   7181篇
口腔科学   847篇
临床医学   16093篇
内科学   6076篇
皮肤病学   2306篇
神经病学   10265篇
特种医学   36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1篇
外科学   9248篇
综合类   28463篇
预防医学   7750篇
眼科学   1153篇
药学   10642篇
  158篇
中国医学   7111篇
肿瘤学   2547篇
  2024年   761篇
  2023年   2613篇
  2022年   2429篇
  2021年   2907篇
  2020年   2798篇
  2019年   2876篇
  2018年   1522篇
  2017年   2318篇
  2016年   2745篇
  2015年   3170篇
  2014年   5222篇
  2013年   5143篇
  2012年   6726篇
  2011年   7239篇
  2010年   6500篇
  2009年   6492篇
  2008年   7076篇
  2007年   6644篇
  2006年   6302篇
  2005年   6555篇
  2004年   5226篇
  2003年   4550篇
  2002年   3747篇
  2001年   3021篇
  2000年   2156篇
  1999年   1814篇
  1998年   1406篇
  1997年   1205篇
  1996年   1102篇
  1995年   1026篇
  1994年   892篇
  1993年   601篇
  1992年   533篇
  1991年   469篇
  1990年   371篇
  1989年   465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所致器质性人格改变的患者进行量化评估分析,以寻找一种最适合颅脑损伤后人格改变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全部病例来自2003-01-03/2005-01-31期间到深圳市康宁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进行工伤鉴定的工伤所致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所有病例首先由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颅CT或MRI检查,并对颅脑损伤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等做出诊断和治疗。治疗终结后,由两名副高级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精神医学鉴定专家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并分别做出有无人格改变的诊断。同时采用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包括10个条目)及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包括5个因子17个条目)对患者人格改变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以专家诊断结果为效标,对两种量表对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判定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两量表的内部条目进行分析。结果:①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专家评定及量表评定结果:经专家鉴定,11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诊断为颅脑损伤所致器质性人格改变的患者22例,占所有调查对象的19%,评估者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6(P<0.01)。以专家诊断为效标,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对本组颅脑损伤患者所致人格改变诊断的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0%;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的假阳性率为2.4%,假阴性率为4.5%。②两种量表评定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内部条目分析: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各条目评分结果显示有人格改变与无人格改变的患者在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或不协调、社会功能减退、个性改变、行为障碍5个条目的差异显著(t=2.082~5.921,P<0.01~0.05)。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除认知偏离因子中的所有条目外,情感偏离因子中的情绪不稳,情感脆弱,易激惹,情感平淡、不关心人4个条目,意志行为偏离中的意志缺乏,欲望增强,行为冲动、不计后果,自我中心4个条目,人际关系偏离及原有人格变化及其所有条目上均有显著性差异(t=13.339~2.094,P<0.01~0.05)。结论:自编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提高了对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诊断的灵敏度,其各条目能更准确地反映颅脑损伤所致人格改变的临床特点,但其信度和效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2.
对我院2002-01~2005-01心脏神经官能症误诊为冠心病27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9例。28-40岁19例,40~60岁6例,60岁以上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为7d~3a。发病有明显诱因18例,其中因工作学习紧张10O例,不良精神刺激因素6例,医源性因素2例,无明显诱因9例。本组均有心悸症状,表现程度不同,胸闷、胸痛21例,心前区不适6例,呼吸困难18例,头晕、头痛12例,睡眠障碍15例,体检偶有期前收缩2例。  相似文献   
993.
我院自2001年起将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的穿刺定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Facial spasm,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stubborn facial paralysis are commonly seen in clinic. The authors have obtained quite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for the above diseases by using the mind-refreshing acupuncture therapy. These are introduced in the following.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组,BDNF-NSCs移植组,各组分4个时相点(7d、1个月、2个月、3个月),利用细胞移植、X-gal组化、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了移植处细胞的标记基因(LacZ)表达和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200(NF-200)的表达。结果:大鼠脊髓损伤移植处细胞中,有标记基因阳性细胞,BDNF强烈表达,尤其是BDNF-NSCs移植组的移植后1周和1个月时。各组各时相点均有GFAP和NF-2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纤维。结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在脊髓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97.
998.
室管膜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反应性增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反应,为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后自身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动脉瘤夹压迫建立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段室管膜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和神经外胚层多潜能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横贯伤,损伤后24h可以观察到室管膜细胞nestin表达明显升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阳性;1周后见室管膜细胞显著增生;nestin的表达随时间进展呈向下调节。结论静止的室管膜细胞有潜在的增殖能力,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明显的分裂增生,可能在结构和功能重塑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伴有色素沉着,部分病例有骨骼改变.这些改变未全部出现时,有人称之为不完全型神经纤维瘤病.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小腿前外侧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对小腿中上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4例、中下段骨外露创面采用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构成联合皮瓣推移修复13例.结果 吻合腓浅血管的小腿前外侧皮瓣7例、以腓浅动脉为蒂顺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方腓浅动脉及下方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共同为蒂的联合皮瓣13例,上述皮瓣均完全成活;以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7例,6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后植皮愈合.结论 小腿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与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在解剖上存在代偿关系,利用二皮瓣的血管解剖联系可扩大二皮瓣的切取面积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