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13篇
  免费   5426篇
  国内免费   4653篇
耳鼻咽喉   1351篇
儿科学   1703篇
妇产科学   366篇
基础医学   7228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16164篇
内科学   6104篇
皮肤病学   2326篇
神经病学   10283篇
特种医学   36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1篇
外科学   9274篇
综合类   28535篇
预防医学   7786篇
眼科学   1157篇
药学   10673篇
  171篇
中国医学   7135篇
肿瘤学   2555篇
  2024年   780篇
  2023年   2778篇
  2022年   2558篇
  2021年   3014篇
  2020年   2807篇
  2019年   2878篇
  2018年   1522篇
  2017年   2320篇
  2016年   2745篇
  2015年   3170篇
  2014年   5222篇
  2013年   5143篇
  2012年   6726篇
  2011年   7239篇
  2010年   6500篇
  2009年   6492篇
  2008年   7077篇
  2007年   6643篇
  2006年   6302篇
  2005年   6555篇
  2004年   5226篇
  2003年   4550篇
  2002年   3747篇
  2001年   3021篇
  2000年   2156篇
  1999年   1814篇
  1998年   1406篇
  1997年   1205篇
  1996年   1102篇
  1995年   1026篇
  1994年   892篇
  1993年   601篇
  1992年   533篇
  1991年   469篇
  1990年   371篇
  1989年   465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12间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镜治疗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且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31例,单纯组予喉罩全麻,联合组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T0)、插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喉罩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联合组T3时MAP、HR均比T0时高;单纯组T2、T3时MAP、HR均比T0时高。组间比较:联合组T2、T3时MAP、HR均比单纯组低,且联合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苏醒时躁动和术后嗜睡发生率各指标均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全麻用药量,保持循环系统稳定,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多种神经保护剂(醒脑静、GMI以及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显著较差,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陈风娥  葛建芹 《四川医学》2020,41(6):601-604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不同孕周妊娠期梅毒的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150例,根据开始治疗的孕周时间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7周)和C组(≥28周),各组均给予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各组母婴结局,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A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其总有效率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个月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丙二醛(MDA)分别为(48.84±8.22)"mol/L和(3.20±0.84) nmol/L,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134.46±20.26) NU/m L,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早产比例为1.33%,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组新生儿体质量和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分别为(3.38±0.87) kg和(9.12±0.99)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梅毒患者,孕周≤12周前进行头孢曲松钠序贯苄星青霉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FN)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与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FN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半数抑制浓度,空白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研究SFN对U251细胞内Cyt-c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SFN组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均对U251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0μmol/l与200μmol/l浓度的SFN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FN诱导细胞凋亡率及Cyt-c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SFN浓度递增,U251细胞凋亡率、Cyt-c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N可能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过程,表现为诱导凋亡U251细胞,可能与Cyt-c表达增高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58.
吗啡成瘾可以引起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功能改变,应激性抑郁与多巴胺能神经的功能降低有关,表明吗啡成瘾与应激性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密切相关,他们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相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从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杏仁核(amygdala, Amy)、海马(hippocampus, Hip)以及纹状体(striatum, ST)的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功能紊乱,在吗啡成瘾和应激性抑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对多巴胺能神经传输在吗啡成瘾和应激性抑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窒息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选取 70 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5 ,行常规护理措施)与观察组( n=35 ,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 NBNA )改善情况和护理后 Apgar 评分。 结果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后,患儿复苏 5 min 后 Apgar 评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干预后两组 NBNA 值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NBNA 值,促进了患儿的病情康复,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