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2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33篇
内科学   43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科学   737篇
综合类   2188篇
预防医学   384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834篇
  9篇
中国医学   213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 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3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3.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opudylity AS)是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和脊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  相似文献   
34.
祛风镇痉及活血驱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4):427-428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笔者近年来采用祛风镇痛、活血驱瘀法为主治疗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35.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终至脊柱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科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S,能迅速控制疾病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36.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该病在发病、临床及X线表现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发病年龄不同,是否亦存在差别,国内此类报道较少。为了总结少年强直性脊柱炎(JAS)的临床及X线特点,本文收集了我院1996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42例JAS病儿的临床资料并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AS)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临床对JAS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将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选择组,患者均已出现关节强直,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6例(19髋)为对照组,为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均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及皮质骨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组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及皮质形态指数分别为3.81±0.54、2.63±0.41及2.02±0.38,对照组分别为4.63±0.62、3.03±0.27及2.76±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皮质骨指数为1.69±0.69,对照组为2.12±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患者髓腔呈烟囱型10例13髋,普通型3例3髋;对照组烟囱型3例3髋,普通型13例16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应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并根据患者髓腔形态使用定制型骨水泥假体,以达到更好的近段固定效果。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者应按关节翻修术处理。  相似文献   
38.
HLA—B27抗血清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5例确诊或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人,HLA-B27的检出率为90.6%,120例健康人的检出率为0.8%,两者差异性极为显著,P<0.001.75例中15例具有家族史,占20%,又通过两个 AS 家系 HLA-B27的检测分析,都进一步说明 B27与该病的高度相关性和遗传性。75例中24例原来怀疑为AS,经测 B27为阳性者17例,再结合临床资料,最后确诊为 AS。说明 B27的检测是AS 早期诊断的一项有价值指标。9例葡萄膜炎病人中5例检出 HLA-B27,阳性率为55.5%,与北京张晓艳的报告近似。  相似文献   
39.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骼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实际上脊柱强直仅见于晚期严重病例,轻型病例一般不致如此。AS的患病率随种族而不同,其地理分布与HLA—B27的分布相关。AS多发于10~40岁,20~3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为3~10:1,男性发病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