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700篇
药学   8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72.
近年干眼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干眼病的发病率很高,任何原因引起泪漠(质和量)和眼表面损害的异常均可引起干眼病。本文在干眼的病名、症状、分型和目前干眼的治疗方法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方法】 收集96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眼部症状、裂隙灯检查、干眼诊断性试验、角膜厚度及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全身检查包括了妇科体检、围绝经期特征的性激素水平检查以及可疑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涎腺分泌功能;56例有眼部干燥症状为研究组,余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眼表改变特征与围绝经期关系以及诊断干眼症的个体化。【结果】 研究组56例,最终37例(66.1%)确诊为干眼病,余19例(33.9%)诊断为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对照组40例患者,9例(22.5%)干眼诊断性试验阳性,但最终与本组另外共25例(62.5%)患者被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只有结膜杯状细胞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96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确诊患者(37例)与不能确诊患者(59例)相比,角膜厚度均变薄、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和印迹细胞学Nelson分级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干眼诊断试验阳性(46例)和阴性(50例)的患者相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眼干燥症状的围绝经女性的干眼确诊率高,但仍存在干眼诊断性试验假阳性。干眼患者的角膜厚度、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和印迹细胞学的眼表特征改变,可协助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74.
李莹  金玉梅  张潇  孙玉敏  李海燕 《眼科》2008,17(1):40-43
目的 比较不同屈光度、年龄、性别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差异的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拟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年龄18~47 岁的近视眼患者500例(1000眼).方法 对受试者双眼行角膜地形图(TOMEY Version 3.30)检查.检查前停戴角膜接触镜1周以上,并排除干眼和其它眼病及全身系统疾病.主要指标 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对称比率.结果 最大散光轴位和屈光度同侧一致3.4%,基本对称1.8%,近乎对称79.0%,不对称15.8%.不同屈光度对称比率<-6.0D占12.0%,-6.0~-7.9D占24.0%,-8.0~-9.9D占25.8%,≥10.0D占19.0%(P<0.05).不同年龄对称比例<35岁占84.3%,≥35岁68.5%(P<0.05).男性对称比率占86.4%,女性76.7%(P>0.05).结论 80%的近视患者双眼角膜地形图呈对称性分布.屈光度越高(-10.0D以内)对称性越高;随年龄增长对称性逐渐降低.(眼科,2008,17:40-43)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干眼症状与干眼病诊断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56例具有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眼部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主诉为干眼症状患者的干眼病确诊率及其关系.结果 56例以干眼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妇女,确诊水液缺乏型干眼17例(30.4%),蒸发过强型干眼12例(21.4%),混合型干眼8例(14.3%);不能诊断干眼病的19例(33.9%),最终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干眼病确诊率较高(66.1%),但部分干眼症状可以只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神经症状的一种表现,临床诊断干眼应慎重.  相似文献   
76.
干眼仪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眼仪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0例(100只眼)经干眼仪检测,应用传统方法检测双眼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干眼仪与传统方法诊断符合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干眼仪完全可替代传统方法对干眼进行诊断。方法快捷、副作用少、费用低,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93例(112只眼),分两组。A组: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组42例(56只眼);B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组51例(56只眼)。平均年龄(62.3±10.5)岁。询问患者异物感、干涩灼热感和畏光感情况,检查结膜充血及分泌物情况,检测术前1 d,术后1,7,14,30 d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结果两组间异物感术后14 d及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A组较B组明显。两组间干涩灼热感术后7、14 d及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A组较B组明显。两组间畏光感术后7、14 d及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P〈0.01),A组较B组明显。两组间结膜充血术后7、14 d及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P〈0.01),A组较B组明显。两组间分泌物术后14 d及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A组分泌物较B组明显。两组间SIt试验术后1、7、14 d及30 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P〈0.01,P〈0.01),A组数值较B组明显减少。两组间BUT术后1、7、14 d及30 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1,P〈0.05),A组BUT数值较B组明显减少。两组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7、14 d及30 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P〈0.01,P〈0.01),A组较B组明显严重。结论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而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对泪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8.
《食品与健康》2010,(9):4-4
干眼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现在却居夏季眼科门诊量第一。调查显示,空调和电脑的使用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干眼症的临床诊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设计和应用干眼症答卷评分标推 ,结合各种泪膜质和量临床检测方法 ,评价和分析症状、影响因素对诊断干眼症的作用 ,确定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0位门诊主诉眼干并排除其他眼病者进行干眼症答卷评分 ,同时进行临床干眼检测 ,包括泪液量检测、泪膜稳定性检测和角膜表面健康状况检测。结果 :临床各种检测方法需要综合评价后才有诊断价值 ,干眼症答卷评分标准诊断干眼的特异性为 95 % ,敏感性为 92 %。结论 :干眼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和检测 ,干眼症答卷评分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9例(118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干眼症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的自我评分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②术后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与术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与术前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干眼症是LASIK术后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②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BUT、泪液分泌试验等的检查可出现异常的改变,其发生机制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操作及术后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③LASIK术后干眼症最终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或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