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70篇
内科学   57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746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5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82.
<正>患者男,22岁。体检时胸片发现心界向左扩大,无症状。查体: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8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自左心耳延伸至左心室侧后方可见一囊性回声,挤压左室,大小约47mm×52mm×39mm,其内可见类似梳状肌结构,并与左房相通,通道宽约11mm,可见血流信号往返于囊腔与左房之间;心脏房、室内径正常范围,各瓣膜启闭未见明显异常;多普勒检查:各瓣口未见明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左心房收缩功能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57例孤立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是否缺失,分为A峰缺失组(A组,20例)和A峰存在组(B组,37例)。其中A组年龄(56.32±17.18)岁,女5例;B组年龄(60.33±11.22)岁,女17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记录术前、术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变化。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6(24.3±8.8)个月。A组术后房颤复发率高于B组(20.0%vs.2.7%,P0.05)。全组术后6个月LAD及LVEF较术前改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机械收缩功能受损与孤立性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缺失可能是孤立性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PtfV1阳性值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PtfV1值阳性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89例超声检查符合左房扩大,符合率为83.9%。17例超声检查在正常范围内,其中高血压者5例、肺心病4例、甲亢心肌病和病窦各2例,其余4例病因不明。结论 PtfV1异常者与许多临床问题相关,不能单一理解为左房扩大,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左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本文主要对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左心房重构,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及有效评价左心房重构逆转程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正>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其对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显示也越来越清晰。本组采用增强型血流成像(E-flow)技术对150例孕16~40周的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的情况,探讨E-flow技术排除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人选自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或多排螺旋CT(MDCT)检查的患者共240例,总结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对AHCM预后的影响。结果74例(30.83%)患者合并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17例;33例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余39例采取单纯药物治疗。23例(9.58%)患者合并冠状动脉肌桥,受累血管均为前降支单支病变;其中1例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余21例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合并冠心病组(74例)与非冠心病组(143例)比较,前者平均年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均高于后者(P〈0.05);合并冠心病组预后较冠脉正常组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左室射血分数(HazardRatio==0.826,95%C10.746—0.915,P=0.001)和左房前后径大小(HazardRatio--1.423,95%CI:1.142-1.773,P=0.002)是影响AHcM合并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当对高龄、以胸痛主诉、合并高血压病及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高的AHCM患者常规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合并冠心病对AHCM预后有不良影响;LVEF和左房前后径大小是AHCM合并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3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以强心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要药物治疗,患者心绞痛时则联合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0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输注,1次/日;美托洛尔12.5 mg-25 mg口服,2次/日。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和 LVDd值小于对照组(P〈0.05),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并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阵发性房颤分为A组(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和B组(不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频发房早、短阵房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对预后观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有无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每组4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左心房面积、二尖瓣膜口面积、抗凝酶Ⅲ(AT-Ⅲ)活性以及左心收缩期内径等情况进行检测,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结果情况。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左心收缩期内径、左心房面积、肺动脉压以及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大于无血栓组患者,且血栓组患者的AT-Ⅲ活性明显小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部分阻塞的左心房血栓形成因素复杂,临床需要加强防范措施,避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