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上颌后牙区拔牙后牙槽骨吸收和上颌窦气化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常导致拟种植位点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不足,这为种植体植入带来了挑战[1]。根据上颌窦解剖形态、手术风险等因素可选择侧壁开窗、经牙槽嵴顶等不同术式进行上颌窦底提升。然而,单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无法修复牙槽骨宽度、垂直向高度和患者的咬合关系,引起一系列生物及机械并发症。血浆基质制品是一类抽取患者自体血液、经水平离心获得的产物,将血浆基质与颗粒状植骨材料混合能够制备血浆基质骨块[2]。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用于严重骨萎缩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2009年上颌后牙缺失伴缺牙处余留骨高度不足5 mm的22例患者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Straumann?? SLA种植体32颗。术后6、12、24、36个月复查并行X线片检查。结果:所有种植体均于术后3~6个月成功负载,其中1颗种植体在负载12个月时脱落,其余种植体稳固,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种植体在36个月时的存留率为96.88%。术后6、12、24、36个月的根尖片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持续稳定增加,36个月时骨高度增加 (3.41±0.42) mm,边缘骨丧失(1.21±0.46) 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能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时的牙种植修复问题。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5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5.95±1.19)mm.采用经牙槽突进路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s@种植体47颗,分别于3~6个月后行上部修复,随访期为6~30个月,通过影像学及临床PD、PLI、BOP等评价指标,评价种植体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5.74%,45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良好.术中2颗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26%.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良好,PD平均为(3.22±1.07)mm,平均累积边缘骨丧失为(1.38±0.59)mm.结论: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短期疗效可靠,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4.
临床上,常规拔牙后牙槽骨的自然愈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1],影响未来的种植体植入修复位置,角度及软、硬组织处理。研究表明,采取微创拔牙和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显著保留牙槽嵴宽度及高度[2-3],减少或避免种植治疗同期实施复杂的植骨手术。另有文献指出,种植体周围至少需要2 mm的角化龈及1 mm的附着龈,方能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获得长期稳定疗效。本研究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磨牙的病情分析,采取微创拔牙结合位点保存和游离龈移植术创造良好软、硬组织条件,获得最终较好种植修复效果的具体实施步骤,积累了针对此类问题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并初步收集成本-效果有关信息,对成本-效果比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随访记录研究对象整个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感染性并发症发病和治疗情况、住院天数等方面信息,并收集研究对象住院期间营养支持的直接费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费用。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营养支持对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将“无感染性并发症患者比例”作为效果指标,对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及无营养支持的4个队列进行成本-效果比的初步探讨。 结果 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群体与未接受营养支持群体相比感染性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降低(6.8%比19.6%,χ2=9.0, P=0.003), 但住院总费用增高(P=0.0001)。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联合应用以及未使用营养支持队列,经多因素调整后的成本分别是5635、1212、5220和1339元,而“无感染性并发症患者比例” 分别是92.3%、96.4%、91.9%和80.4%。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与无营养支持队列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6 101、-794及33 748元。结论 对有营养风险的胃肠病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结局。由于本研究收集成本-效果比有关数据的范围不够,无法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调整,其结果不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全面要求,不能直接引用。本初步结果尚需收集更多成本-效果比方面数据的临床研究来校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56.
史远  杨国利 《口腔医学》2021,41(6):557-560
针对严重骨缺损且有种植修复意向的牙列缺损位点,自体骨移植是实现种植体三维方向充足骨量的“经典方案”,常用的口内供骨区有颏部和外斜线区域。相比颏部取骨,下颌骨外斜线取骨移植后神经并发症少,但跟其他牙槽嵴骨增量方式相比,术后骨吸收率大。本文重点讲述下颌骨外斜线块状取骨及其局限性,并阐述了其他临床应用广泛的牙槽骨增量方法,对比移植骨术后牙槽嵴宽度及高度变化、术后骨吸收率,为临床提供减小外斜线块状取骨局限性的其他骨增量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逐步增量法试验比较椎管创伤后所产生的不同变化和各自的特点,构建一种精确模拟椎体骨折的测试模型,为临床手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冲击试验机测试人脊椎标本, 分别测量不同冲击力时椎管直径的试验参数,进行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结果:冲击后发生最小的脊柱椎管骨折时,冲击力变量和椎管骨质破裂应变有交互作用(R2=0.85,P<0.05)。结论:逐步增量法是构建脊柱外伤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天然牙拔除后,其唇侧轮廓常因生理性骨改建而出现塌陷。在前牙区种植位点,为了获得理想的粉色美学效果,常使用骨增量或软组织增量来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前牙区选择软组织增量恢复美学效果时,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只有对于软组织健康且无骨缺损或仅有水平向轻度骨缺损的患者,才可以考虑直接通过软组织增量维持或重建唇侧组织轮廓。在即刻、早期和延期种植中,软组织增量的选择时机各不相同。即刻种植时,唇侧骨板完整,常推荐同期软组织移植以更好地维持唇侧组织轮廓;而在早期或延期种植时,患者已经存在较大范围骨缺损时,同期软硬组织增量风险较高,常选择在一期手术时行骨增量手术,二期手术时行软组织增量手术。软组织增量目前主要为邻近自体软组织移植,如游离龈移植、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或带蒂腭侧瓣移植等,但手术常伴有第二术区,会增加患者术后反应以及手术操作时长,因此寻找长期稳定的生物替代材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使用软组织增量进行唇侧轮廓维持和重建的适应证、时机以及不同方法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