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2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469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 寻找山东籍Wilson病患者WND基因突变热点,以便易于用SSCP及酶切分析方法检出。使无先证者及独生子女家系易于作出基因诊断,同时可用于杂合子筛查。方法 PCR扩增WND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区域,SSCP检洲点突变,用MSPI内切酶进一步验证G-T突变的正确性。结果 13例Wilson患者,检出778密码子G-T纯合突变2例,杂舍突变7例,未突变4例,共计26条染色体,突变染色体11条,总染色体突变率为42.3%。结论 WND基因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G-T突变是山东WD患者的一个突变热点。SSCP和酶切分析是诊断此位点突变的便捷方法,可用于WD患者及杂合子检出。  相似文献   
63.
产前基因诊断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前基因诊断的现状和趋势任兆瑞曾溢滔产前基因诊断的经典概念,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在产前对有罹患某种遗传性疾病风险的胎儿(或胚胎)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从而对胎儿是否患病作出预测的一项生物技术。近年来,随着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和畸形的病原体的不断...  相似文献   
64.
双胎妊娠对早孕绒毛产前基因诊断准确性的影响——附二例报告任兆瑞盛敏曾溢滔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早孕绒毛作为产前诊断的材料而出现的误诊已受到相当的关注。业已证明,绒毛材料中混有母源...  相似文献   
65.
脊肌萎缩症临床及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例脊肌萎缩症(SMA),其中Ⅰ型13例,Ⅱ型17例。临床表现肢体及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缩,合并肋间肌麻痹及肌束震颤。血清肌酸磷酸肌酶(CPK)43~290IU/L。肌电图(EMG)特点:静止状态可见纤颤正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重收缩时为单纯相。肌活检可见萎缩肌纤维及正常肌纤维相间分布,周边可见肥大肌纤维,Ⅰ型病例可见成群或成束状萎缩肌纤维。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患儿和父母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外显子7缺失。结果:30例SMA中纯合缺失Ⅰ型11例,Ⅱ型13例,总缺失率为80%。患儿父母及正常人共68例,其中1例患儿母亲为纯合缺失,其余均无纯合缺失。  相似文献   
66.
检测肿瘤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血,骨髓,淋巴结及癌组织中的组织特异性mRNA和CEA,AFP,CK19,CK20,MAGE,PSA等可作为肿瘤的指标,某些部基因、抑癌基因也可作为肿瘤的恶性指标,而免疫分子IL-10,TGF-β,DE44,FasL等也与肿瘤的恶性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应用反向点杂交法(RDB)对样本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294例疑似地中海贫血病例(材料包括外周血、羊水和脐带血)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并对其中10例进行测序;对其中890例与血液学试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用RDB方法,1294例样品中有558例β地中海贫血。在558例基因诊断阳性病例中共发现了21种突变,涉及到14个突变位点。前6位的突变位点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CD41-42(41.2%)、IVS-2-654(25.6%)、TATAbox-28(13.8%)、CD17(7.2%)、CD26(2.0%),CD71-72(1.4%)。与RDB比较,将临界值定为MCV≤80fL或MCH≤26Pg,脆性≤60%,HbA2﹥3.8%,则敏感度分别为98.49%,89.17%,95.47%;特异性为68.97%,72.82%,77.08%。结论与血液学方法比较,RDB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分子检测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8.
微卫星及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江  龙桂芳 《华夏医学》2006,19(3):595-597
血友病甲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微卫星在其基因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SCNN1B基因突变所致的全身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型(PHA1)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PH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全身型PHA1尤其是SCNN1B基因突变的全身型PHA1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4岁3个月,出生1个月时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服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枸橼酸钠后仍反复出现脱水性休克、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酸中毒,且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皮疹。基因测序显示SCNN1B基因编码区第2外显子存在c.118CT错义突变,第4内含子存在c.776+1GA错义突变。查询HGMD数据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 147数据库,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未检测到高IgE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目前国内无SCNN1B突变致全身型PHA1病例报道。国外报道4例,发病年龄为出生3天~3周,表现为呕吐、反应差、休克、脱水、高血钾、低血钠、代谢性酸中毒、流清涕、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例中1例死亡。结论 SCNN1B突变所致PHA1较罕见,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新生儿顽固性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应考虑PHA1可能,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