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4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460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289篇
妇产科学   393篇
基础医学   784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3288篇
内科学   1357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7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787篇
综合类   5383篇
预防医学   1955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1903篇
  36篇
中国医学   954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1003篇
  2010年   1055篇
  2009年   1036篇
  2008年   1547篇
  2007年   1445篇
  2006年   1275篇
  2005年   1301篇
  2004年   854篇
  2003年   625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科1982年12月~1995年12月共收治30%重度烧伤1256例。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24例(25.80%),因MOF死亡197例,死亡率60.8%。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24例中,男226例,女98例。年龄0.5~87岁。致伤因素多为烧伤及烫伤,部分为化学伤和电击伤等。1.2死亡率与受累器官数的关系受累2、3、4个以上器官死亡率分别为48.6%、61.5%、100.0%(表1)。1.3MOF的始动器官主要为冒、肠、肾、肺(表2)。1.41度烧伤面积与M()F的关系及其预后五度烧伤面积(TBSA)越大,MOF发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表3)。2讨论*(…  相似文献   
32.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认为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血管系统受累 ,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及心脏传导系统损害 ,严重时出现阿斯综合征等 ,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部分患者心律失常虽得以控制 ,但病情并未立即好转 ,而是逐渐出现心衰、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肝功能严重受损、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类白血病反应、胰腺炎、继发霉菌感染及贫血等一系列问题 ,表现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我院近二年来收治 3例此类患者 ,经积极综合治疗恢复 ,近期随访达临床痊愈。1 病例介绍例 1,女性 ,18岁 ,学生 ,因“反复恶心、呕吐4天 ,伴反复晕厥 1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以评价它们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肝脏原位灌洗后 ,分别在UW液、Celsior液或Histidine Tryptopan Ketoglutarate液 (HTK液 )中低温保存 16和 2 4h ,然后用含透明质酸的Kreb Henseleit液在 37℃下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检测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结果 低温保存 16h ,再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 ,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但UW液和Celsior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较HTK液为优 (P <0 .0 1) ;保存 2 4h者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长期以来,肺癌的诊断是依靠X线胸片,CT和MRI来完成。但是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对微小病变定性困难。PET/CT是当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其优点是一次性可完成全身检查,发现全身任何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准确提供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同时在分子水平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将细胞代谢变化与组织结构改变合二为一.构成立体三维图像。在肺癌诊断中可早期发现敏感微小癌,可准确鉴别肿瘤和淋巴结良恶性质,并可评价治疗效果。检查安全,无疼痛不快,不受衣物等外界物质干扰。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6.
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80%~100%.2004年3月-2005年11月,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7例MODS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所患的过敏、机能衰退和癌症等疾病,都与体内器官、血液受到污染有关。这些污染来自各方面,如有害气体、粉尘和  相似文献   
38.
欧阳军  熊继泉 《养生月刊》2007,28(4):341-345
有句玩笑话说:有牙的时候,没钱买花生米,有花生米了,却没牙了。这种尴尬,很多老年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忙着生儿育女,忙着养家糊口,没多少时间享受生活;老了,离岗退休了,却  相似文献   
39.
在动物世界里,不同动物为适应不同生活环境,都有一套具有特殊功能的特殊器官。不少动物的奇特本领和功能,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原理和启迪。蜘蛛——液压腿蜘蛛的头部和胸部长着4对腿,它的腿非常奇特,里面不是肌肉而是液体。因而它行走时是靠腿里液体的压力剧增或锐减来进行的。这是一种动物界少有的独特的运动——液压传送法。万吨水压机、油压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海鸥——海水淡化器海鸥有一种奇特的本领,能够把海水淡化。原来在它的嘴眼之间有一个涎腺,能分泌涎液。这涎液就是它的“海水淡化器”。人类正在研制这种仿生淡化…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CT与MRI颅底骨成像差异对鼻咽癌肿瘤靶体积及邻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从101例鼻咽癌中选出MRI与CT颅底骨成像差异病例26例,分别根据MRI与CT成像信息应用ARTP-TOP 3D-TPS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比较两计划中GTVMR和GTVCT,及邻近危及器官的平均剂量和D5平均剂量。结果 GTVMR为(47.0±16.3)cm3,GTVCT为(31.6±10.0)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62,P<0.01);MRI计划中的脑干、垂体、左右颞叶和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平均剂量(P<0.05);两个计划中脊髓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计划中的脑干、脊髓、垂体、左右颞叶、左右眼球的D5平均剂量均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D5平均剂量(P<0.05)。结论 根据MRI制定的三维适形计划,肿瘤靶区的剂量覆盖较CT好,但是邻近危及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相对CT的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