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5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432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604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3060篇
内科学   601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545篇
特种医学   7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949篇
综合类   8925篇
预防医学   1743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3857篇
  55篇
中国医学   5053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673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716篇
  2016年   752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1684篇
  2013年   1502篇
  2012年   1881篇
  2011年   1884篇
  2010年   1705篇
  2009年   1608篇
  2008年   1606篇
  2007年   1491篇
  2006年   1267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099篇
  2003年   1037篇
  2002年   928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王黎黎  王芬  柯善高  夏夷  钟明 《安徽医药》2016,37(3):314-317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CSEA)及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足月待产、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初产妇996例,其中503例产妇于活跃期实施CSEA+PCEA镇痛(分娩镇痛组),493例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子宫收缩、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中缩宫素的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结果 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无明显改变;子宫收缩力减弱;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程度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羊水Ⅲ度污染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能会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对子宫收缩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增加缩宫素的使用率及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率,其镇痛效果显著,运动阻滞程度低,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15日到2014年2月15日之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手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同时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手术结束后按照笔者提出的效果评定法则对本次手术麻醉进行评定,并分析对比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硬膜外麻醉,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加快病人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治疗儿童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花清瘟颗粒+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2次/日),观察组给予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甲强尼龙(每次10 mg·kg-1,1次/日),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VV),呼气达峰时间(TPT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达峰容积(VPTEF)],血浆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胫丁酸脱氢酶(HBDH)],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6%(57/59),高于对照组的84.2%(48/57)(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VV,TPTEF,FEV1,VPTEF,RBC-C3bR,IL-13升高(P<0.05);CK,CKMB,LDH,HBDH,IgG,IgM,RBC-ICR,TNF-α,IFN-γ和IL-17A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半量激素可明显改善毒热闭肺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6.
27.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8.
郭学锋 《新中医》2020,52(23):98-10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 2 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 组 MMSE 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 组切皮后 3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 组切皮后 9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 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 30 min、90 min 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血清 CD4+ / CD8+ 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6-10~ 2017-12 期间我院80 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按照麻醉方式分组,各40 例。全麻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 min 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术后 24 h、48 h 血清 CD4+ 、CD8+ 、CD4+ / CD8+ 水平。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优良率95.00%(38 / 40)较全麻组77.50%(31 / 40)高(P< 0.05);麻醉后 5 min、麻醉后10 min 腰-硬联合组 HR、SBP、SPO2 较全麻组高(P<0.05),腰-硬联合组 HR、SBP 波 动较全麻组小;术后 24 h 腰-硬联合组血清 CD4+ 、CD4+ / CD8+ 水平较全麻组高,CD8+ 水平较全麻组低(P< 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 / 40)较全麻组25.00%(10 / 40)低(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 骨折病人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0.
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2001年起,运用微波治疗121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