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8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626篇
预防医学   276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理。方法:选用10月龄大鼠行去睾术作为病理模型,分组为:正常组、病理组和补肾中药组,用药12周后处死取腰1-2脊椎,作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各骨量参数和表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1)病理组骨量参数小于正常组(P<0.05),表面参数显示:成骨参数减少,破骨参数增高、骨转换加快(P<0.05),(2)补肾中药组骨量参数高于病理组(P<0.05),表面参得到逆转,同时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特别活跃,其下类骨质高出周围静止表面。结论:补肾中药防治去睾大鼠骨丢伯有三方面的作用机理,(1)促进骨形成和抑制吸收 的双重作用,(2)降低骨转换,提高骨质量,(3)骨重建过程一路效应,为临床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吡喹酮(75mg/kg×1d)反复治疗华枝睾吸虫重流行区人群的效果。方法 采用Kalo-Katz法对人群进行普查。结果 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3.1%,其中华枝睾吸虫感染率为37.3%。通过两年四查三治,56例被观察者的虫卵阴转率为76.8%,虫卵减少率达91.6%。结论 在华枝睾吸虫轻、中度流行区,采用该剂量组治疗人群,安全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和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支配提睾肌的神经损伤后 ,Bcl-2、Bax和P53 均有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中 ,Bcl -2的表达明显强于Bax和P53,而在内皮细胞Bax和P53 的表达强于Bcl-2。结论 大鼠提睾肌损伤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 ,而内皮细胞则可能出现过度凋亡 ,上述改变可能对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4.
华支睾吸虫病82例超声所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抽取了82例粪检肝吸虫卵阳性病例作为腹部肝胆道的超声显像研究对象,详细观察分析了华支睾吸虫病的肝胆道的声像表现,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特征表现为:大多数呈弥漫性的肝内胆小管扩张(三级、四级及更远端分支明显),肝管壁回声增粗、增强,仅少数(约9%)病例肝胆总管中度或轻微扩张,部分病例在扩张的胆管内可见无声影,回声弱,可自发或随体位改变而漂游的回声灶。本初步讨论了声学改变的机理,并与有关疾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5.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14) ;小睾并殖吸虫成虫显带 13条 ,主带 5条 ( 6~ 7,10~ 12 )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的电泳图谱及主带分布既有显著差别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6.
试论睾(卵巢)藏精主生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从藏象学说的解剖、生理、病理3个方面分析了睾系的生精、藏精作用,探讨了睾系产生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发动性功能的物质阴液和生殖之精的功用,并就临床实践进行了分析。据此作者认为藏精主生殖者当为睾系  相似文献   
47.
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型超声对 87例经病理确诊的华支睾吸虫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表现为胆囊、胆管类型声像图改变的 4 5例 ;肝炎型声像图改变的 13例 ;肝硬化型声像图改变的 15例 ;声像图不典型的 14例。应用B型超声显像仪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 87例患者中 ,有明显声像图改变的 73例 ,占 84 %。结论 利用B型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8.
南水北调后微山湖区环境改变对姜片虫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水北调后微山湖生态环境改变对姜片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调查湖区微山县的自然环境、水面积变化并对动植物感染姜片虫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居民的卫生状况,应用改良加藤(Kato-kata)厚涂片法粪检易感人群.结果南水北调后湖区水面积扩大,污染得到治理,有利于中间宿主水生动植物繁殖和扩散.本次调查水生动植物及猪体未查到姜片虫幼虫和成虫.居民的姜片虫病防治知识贫乏,人群姜片虫感染率为0.06%.结论微山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居民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姜片虫病流行和扩散,但是通过姜片虫病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可防止姜片虫病在湖区流行.  相似文献   
49.
华支睾吸虫表膜相关抗原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筛选cDNA文库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并构建20.8?kDa华支睾吸虫表膜相关抗原(CSTA20.8)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进行筛选,通过NCBI和ExPasy网站的Blast程序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并应用Motifscan、NCBI Conserved Domain Search等程序对其进行结构域分析.将所发现的华支睾吸虫表膜相关抗原基因编码区定向克隆到原核及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PcDNA3上,构建的PGEX-4T-1-CSTA20.8、PcDNA3-CSTA20.8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结果发现华支睾吸虫表膜相关抗原基因,完整阅读框含555个碱基,编码18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0.8kDa,理论pI为4.33.序列分析表明,华支睾吸虫CSTA20.8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CSTA20.8具有完整的钙结合蛋白保守功能域.所构建的重组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与目标基因相符.结论发现华支睾吸虫表膜相关抗原基因,并成功构建原核和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50.
区意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866-868
目的了解肇庆市华之睾吸虫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阻断和控制华之睾吸虫病在肇庆市的传播和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检出华之睾吸虫卵的病人个案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肇庆市三年来共发现华之睾吸虫病例125例。病例主要集中在与珠三角毗邻的平原淡水鱼养殖区及其周围,98%以上病人均有吃鱼生或虾生的过往史。结论目前对华之睾吸虫病缺乏系统的防控措施,流行区疫情居高不下,提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积极开展主动性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及带虫者,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变吃淡水鱼生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防治华之睾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