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和近用光学助视器在低视力和盲康复中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9例低视力患者和14例盲患者分别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阅读报纸里的新闻文章,记录使用2种仪器后的近视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持续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近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5);盲患者和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2种助视器后近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433、-8.721,P<0.01)。所有患者和盲患者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阅读速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90、-6.728,P<0.01);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2种助视器后阅读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05)。所有患者、盲患者以及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阅读持续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211、-6.137、-6.007,P<0.01)。结论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与传统的近用光学助视器相比,更能提高患者的近视力和改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2.
目的明确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与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学生阅读康复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及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广州市培英职业学校的低视力学生30例,年龄(21.1±3.0)岁。每名受检者分别在不使用助视器、使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和便携式电子助视器3种条件下阅读。记录不同条件下受检者的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换行时间和错误率。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不使用助视器、使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和便携式电子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4.35±2.82)min vs. (7.27±4.50)min vs. (10.71±3.09)min,F=4.60,P<0.01],阅读距离[(7.44±4.40)cm vs. (13.38±7.07)cm vs. (20.97±6.84)cm,F=11.21,P<0.01],阅读速度[(35.64±24.01)字/min vs. (49.41±24.96)字/min vs. (65.59±20.03)字/min,F=13.77,P<0.01]、换行时间[(1.52±1.13)s vs. (2.24±1.25)s vs. (3.42±0.94)s,F=7.40,P<0.01]和错误率[(10.34±11.01)% vs. (5.84±3.61)% vs. (5.26±2.72)%,F=1.79,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便携式电子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上均优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P<0.0167);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上优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在错误率上便携式电子助视器、不使用助视器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便携式电子助视器错误率低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换行时间上便携式电子助视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长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便携式电子助视器长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P<0.0167)。结论助视器对于低视力学生在阅读上有很大的帮助;便携式电子助视器总体上明显优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康复需求以及拒绝视觉康复的原因,为推广低视力视觉康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低视力患者361例,年龄(44.2±23.0)岁,男193例,女168例,主要来自院内转诊(68.5%)。对视力损伤的病因、患者对视觉康复的需求、视觉康复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岁以下低视力患者的病因主要是先天性白内障(30.7%)和眼球震颤(28.0%);20岁及以上主要是病理性近视(25.5%)和其他视网膜疾病(25.2%)。88.2%的患者有视觉康复需求,远视力康复的首要、次要需求是娱乐休闲活动;近视力康复的首要需求是娱乐休闲活动,次要需求是阅读。患者助视器接受率为59.4%,93.6%患者拒绝的原因是仍希望能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方式改善视功能。结论娱乐休闲活动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低视力门诊患者视觉康复的首要需求,制定融合娱乐休闲活动的低视力康复策略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44.
我国低视力的研究现状与康复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丽  刘华 《医学综述》2008,14(12):1850-1852
通过对低视力定义、分级、我国现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论述,指出低视力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成人及儿童低视力的病因,配合助视器的使用的老人及儿童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型助视器的研制和开发,为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5.
81例儿童低视力的病因及视觉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低视力的病因及配用助视器后视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对3—14岁的低视力儿童83例(166眼)进行病因分析及验配助视器,并了解他们视觉康复情况。结果:儿童低视力病因以先天及遗传眼病为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是低视力的原因。83例中25例(30.1%)经常规屈光矫正后视力有改善;裸眼使用助视器脱残率低于戴镜后用助视器的脱残率(62.8%、89.2%,P〈0.01)。83例中有23例选用近用助视器,其中73.9%近视力≥0.5。结论:重视防止低视力发生;低视力儿童应常规进行屈光检查,配戴眼镜并配合使用助视器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查低视力助视器(LVAs)在提高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符合低视力诊断标准的患者55例,给患者验配远用、近用助视器。在低视力患者配戴LVAs前和配戴30 d后采用中文版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估低视力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内容涉及远视力、移动和光感,心 理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对各组LVQOL评分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对影 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55例低视力患者中,44例完成了基线和随访时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经过低视力助视器等辅助后,生活质量评分从77.8±19.0上升到82.3±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01)。性别、识字率、学习状况和视力等因素不影响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低视力助视器可以提高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低视力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对盲校盲童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6位来自盲校的盲童,其好眼的最佳远矫正视力都低于3.7,利用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对盲童的近视力进行康复,测量盲童配戴电子助视器前后的近视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持续时间.结果:盲童使用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前后的近视力、阅读速度、阅读持续时间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00; t=-17.60,P=0.000; t=-23.53,P=0.000).结论: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对盲童视觉康复很有效,它可以有效地改善盲童的近视力和阅读能力,这对他们进一步接受教育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8.
低视力康复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视力康复主要是通过助视器的使用配合低视力康复训练。本研究通过对成人和儿童低视力康复现状、低视力功能状态评价、助视器研究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低视力患者和康复工作提供一定指导。运用现有的助视器,老年及儿童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型助视器的研制和开发,为低视力患者的康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9.
助视器在儿童低视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了31例低视力儿童配戴助视器的临床观察。其中24例患儿配远用助视器获得成功,成功率为77.42%,远视力达0.3~0.8;根据需要,其中15例配近用助视器,10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66.67%,近视力可提高到0.5~1.0。通过使用助视器,使低视力儿童能够充分利用其残余视力以帮助其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50.
李燕  梅丽娜  葛梅  刘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0):1039-1042
目的评价助视器在人工角膜植入术后低视力患者中的视觉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在2015-12~2017-01该院行人工角膜植入术后低视力患者30例,给予配戴助视器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评价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17例患者配戴助视器有效,有效率为77. 3%(17/22),脱残率为63. 7%(14/22),阅读成功率为18. 2%(4/22)。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助视器可作为人工角膜植入术后低视力患者视觉康复手段,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