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83篇
  免费   6148篇
  国内免费   3454篇
耳鼻咽喉   4330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1354篇
基础医学   2184篇
口腔科学   1349篇
临床医学   25123篇
内科学   11610篇
皮肤病学   409篇
神经病学   1729篇
特种医学   3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0篇
外科学   26551篇
综合类   49862篇
预防医学   8534篇
眼科学   3760篇
药学   20458篇
  397篇
中国医学   5795篇
肿瘤学   3899篇
  2024年   858篇
  2023年   3589篇
  2022年   3227篇
  2021年   4132篇
  2020年   4195篇
  2019年   4655篇
  2018年   2232篇
  2017年   3850篇
  2016年   4284篇
  2015年   4666篇
  2014年   9157篇
  2013年   8931篇
  2012年   10727篇
  2011年   11770篇
  2010年   11161篇
  2009年   10583篇
  2008年   10308篇
  2007年   9972篇
  2006年   8944篇
  2005年   8694篇
  2004年   7033篇
  2003年   6533篇
  2002年   4620篇
  2001年   3934篇
  2000年   2643篇
  1999年   1957篇
  1998年   1731篇
  1997年   1616篇
  1996年   1469篇
  1995年   1134篇
  1994年   778篇
  1993年   477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34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患者均为慢性胰腺炎后伴有比较严重的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随访中无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能较好地为患者接受,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0例(56条)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患者,行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对术后溃疡愈合情况进行1~3年随访。 结果:55条下肢溃疡在10~49d内愈合,1条90d未愈,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随访1~3年,6个月后复发1例,抗炎换药后愈合。18个月后2条复发,再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溃疡愈合。 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性溃疡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副肝管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3-2003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00余例,损伤副肝管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及胆囊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的原因、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1992-2005年间收治的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病人术前经B超、MRI、 ERCP检查确诊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残株胆囊结石2例;残株胆囊管结石6例,其中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行残余胆囊切除术,6例行残株胆囊管切除、其中4例附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或取石、T型管引流。随访1.1-13年,效果良好。结论判断失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过长的炎性及畸形的胆囊管残留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株胆囊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其症状和体征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时可有黄疸;B超、CT、ERCP等检查可确诊;再次手术切除(或取出)残株胆囊/胆囊管(结石)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娴熟的腹腔镜技术、术中胆道造影、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以及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7年3月法国的妇科医师Philipe Mouret成功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至今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设备和器械的不断更新、改进和完善,使得LC这项技术日益成熟,且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倍受青睐,目前已成为症状性胆石病的金标准术式[1].但是,由于LC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并发症仍然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 OC),出血、胆道损伤、胆漏是该术式的严重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为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并在术后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有关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亦是各家腹腔镜外科学者探讨的难点和热点.现将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杨海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56-55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40例晚期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方法:40例内镜成功治疗慢性胰腺炎病人,内镜下、乳头切开、胰管取石、狭窄段扩张、支架置人,对病人腹痛、腹泻、胰管扩张、营养状况等改善情况及内支架常见并发症。结果:术后1年随访腹痛明显缓解率72.50%,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率50.00%,营养改善率87.50%,扩张胰管恢复率70.58%,支架脱落率7.50%,支架移位率15.00%,十二指肠壁损伤率2.50%。结论:内镜下乳头切开、胰管取石、狭窄段扩张、支架置人,可有效减轻晚期CP腹痛、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合理操作、准确选择胰管支架,可降低支架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1994年1月至2004年2月,因胆囊结石或胆囊良性病变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200例,现就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学忠 《山东医药》2006,46(16):50-50
2002~2004年,我们对22例重度百草枯中毒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联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均为口服百草枯中毒,平均摄人量30~50ml(〉40mg/kg),最大摄入量160mg/kg,从发现中毒到入院时间6~42h。临床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胸骨后烧灼痛,胸闷,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呼吸困难、急促,肺底湿性罗音,少尿或无尿。  相似文献   
999.
张岱  江腾  李春平 《山东医药》2006,46(8):58-59
1998年3月-2005年10月,我院共对2596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3例发生并发症。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口腔黏膜病临床治疗Ⅳ.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51%,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笔者对2429例黏膜病初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OLP占16.3%(395/2429),仅次于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18.7%(454/2429),居初诊患者的第二位。目前,OLP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许多证据表明OLP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5]:①OLP常呈反复发作,呈慢性迁延趋势;②好发于中年女性,且发病部位对称;③OLP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④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OLP常能使病情缓解但不能根治;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