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91篇
  免费   7969篇
  国内免费   5791篇
耳鼻咽喉   990篇
儿科学   1758篇
妇产科学   1171篇
基础医学   13432篇
口腔科学   1311篇
临床医学   18549篇
内科学   12354篇
皮肤病学   1534篇
神经病学   2312篇
特种医学   29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7篇
外科学   7550篇
综合类   41752篇
预防医学   14933篇
眼科学   1164篇
药学   17099篇
  318篇
中国医学   11778篇
肿瘤学   10184篇
  2024年   1286篇
  2023年   4543篇
  2022年   3976篇
  2021年   5045篇
  2020年   4729篇
  2019年   4910篇
  2018年   2259篇
  2017年   3631篇
  2016年   3658篇
  2015年   3978篇
  2014年   6074篇
  2013年   5756篇
  2012年   7522篇
  2011年   8213篇
  2010年   7458篇
  2009年   7418篇
  2008年   9379篇
  2007年   8639篇
  2006年   7702篇
  2005年   8535篇
  2004年   6700篇
  2003年   6418篇
  2002年   5499篇
  2001年   4835篇
  2000年   3626篇
  1999年   3106篇
  1998年   2617篇
  1997年   2407篇
  1996年   2201篇
  1995年   1967篇
  1994年   1680篇
  1993年   1229篇
  1992年   1017篇
  1991年   948篇
  1990年   816篇
  1989年   873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目的探析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脑电图(EEG)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49例,数字标号,简单随机法分组,行单盲、前瞻性对照实验(RCT),观察组(25例)给予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对照组(24例)单用奥卡西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CD4~+),EEG,认知功能变化,观察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6 w后IgA、IgM、IgG、CD4~+均明显降低,CD3~+明显升高,FIQ、PIQ、VIQ等认知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IgA、IgM、IgG、CD4~+、CD3~+及FIQ、PIQ、VIQ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痫样放电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18/2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联合用药疗效确切,减少癫痫发作频次,控制EEG损害,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免疫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针对免疫抑制剂相关结核病患者,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所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免疫抑制剂相关结核病患者106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患者临床给予心理护理、给予药物应用护理以及选择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对所有免疫抑制剂相关结核病患者,临床给予护理干预后,2例患者于临床出现了死亡的情况。剩余患者全部表现出良好的遵医行为,所有患者全部能够坚持完成全程治疗,未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结论针对免疫抑制剂相关结核病患者,其自身免疫功能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选择有效方法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提高,有效避免出现疾病合并症的情况,最终将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3.
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其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疾病之一,危险分层评分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合理地评估病情、制订治疗方案。目前它们在急诊室分诊、入院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超敏肌钙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新兴标志物的出现,以及标志物联合评分的研究,危险评分将进一步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4.
沈欢  邓海滨 《河北中医》2020,42(2):307-311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修复及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以控制、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特异性死亡,但易引起过度免疫应答导致免疫紊乱。中医药通过扶正(调和营卫、补肾健脾、益气养阴)及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来提高人体免疫,抗肿瘤,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在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8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n=40,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等级以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在睡眠等级和疼痛评分上都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结果,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外周血清素(serotonin)即5-羟色胺,是由色氨酸羟化酶1在肠嗜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多种免疫细胞中合成的自体活性物质,其对2型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上调作用。本文总结了5-羟色胺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例患者,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例患者,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27例,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9.
方旋  胡东来  孙志南 《新中医》2021,53(21):151-15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对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120 例肛周脓肿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用清热解毒方坐浴治疗。比较2 组中医症状评分、渗液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评分,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肛门肿痛、夜寐不安、恶寒发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渗液评分、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渗液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脱落时间、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辅助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加快患儿伤口愈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临终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态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心理态势较对照组更理想,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行临终关怀护理,可改善其情绪,控制不良事件,也能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