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202篇
  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治疗的超声和临床评估。方法:分别选用早期RA患者(A组)和非早期RA患者(B组)共45例,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加用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主要评价标准是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病变关节的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等各项指标变化,次要标准是临床、实验室、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activityscore-28,DAS28)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能量多普勒超声评分在治疗6周(2.07±0.41vs3.93±0.40)、12周(0.51±0.27vs1.47±0.26)后均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比较,治疗6周后的晨僵时间[(0.00±0.04)minvs(0.16±0.04)min]、血沉[(23.66±3.04)mm/hvs(36.84±2.97)mm/h]、C反应蛋白[(6.29±1.79) mg/Lvs(11.37±1.75)mg/L]、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7.43±1.07vs12.73±0.97)和治疗12周后的血沉[(15.34±1.91)mm/hvs(23.11±1.87)mm/h]、HAQ评分(2.71±0.98vs7.37±0.89)、DAS28(2.50±0.21vs3.20±0.20)均降低(P<0.05或P<0.01)。多数患者的超声缓解晚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缓解。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对早期和非早期RA均有疗效,但对早期RA疗效更佳,超声检查能正确反映RA的关节病变,在RA随访治疗中应同时结合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观察指标、实验室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双手握力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ACR20为81.4%,对照组为46.5%,对比差异明显(P<0.01);且ACR50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价值高于来氟米特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不同给药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疗效影响。方法:64例AS随机分成甲、乙2组,2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甲组每周2次,25 mg/次;乙组每周1次,50 mg/次。连续注射12周。在治疗前、治疗1、6、12次和治疗后2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ASAS20和ASAS50改善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每周1次,50 mg/次的方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测定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前后,眼房水中白介素-6(IL-6)、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康柏西普对PDR患者房水中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行玻璃体腔注射康...  相似文献   
75.
丁菱  何善智  钟伟秋 《医学综述》2012,(19):3293-3294,3299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疗的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每次25 mg,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 mg,每周1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质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74%vs 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治疗RA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活动性RA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在最新发布的指南草案中指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初治(其中至少使用过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失败后,可以选择利妥昔单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剖如阿达术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或阿巴他塞。3月份的指南草案建议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仅用于临床研究,即使对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也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多苷与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未接受过依那西普治疗的老年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2次/周,3个月后依那西普减为25mg,次,皮下注射,1次,周。试验组给予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0mg,次,3次/天;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0mg/次,K,1次侗,疗程为24周。在治疗0、4、8、12、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休息痛(疼痛、,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评价评估问卷(HAQ)、患者对病情总体状况VAS评分(简称患者VAS评分)、医生对病情总体状况VAS评分(简称医生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ACR20、ACR50、ACR70标准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最终完成试验的有41例,脱落5例,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治疗期ACR20、ACR50和ACR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ESR、CRP和HAQ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RA与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相当,两者均能迅速改善与RA相关的各项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尚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联合康柏西普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60例(82眼)NP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40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每月1次,治疗组30例(42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BCVA、ERG,OCT检测两组患者CM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BCVA、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BCVA、明暗适应ab波振幅、CM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联合康柏西普较单纯康柏西普治疗能更好的减轻NPDR患者视网膜水肿,提高视力、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降低CMT。  相似文献   
80.
目的将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12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进行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n=60)与参照组(n=60),参照组行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BCVA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CMT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67%(P0.05)。结论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囊性水肿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CMT,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