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202篇
  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蓓  陈凡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26-429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8-05收治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mo,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CMT、黄斑中心体积(CMV)、BCVA、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wk,1、2、3mo,B组患者CMT、CMV、BCVA均明显优于A组(P<0.05)。随访3mo,B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显著高于A组(65% vs 38%,P<0.05),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显著低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 vs 0%)无明显差异(P=0.999)。

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改善视力,降低CMT和CMV,减少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继发ME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BRVO继发ME患者共40例40眼,随机分入1+PRN组18眼和3+PRN组22眼,对比两组患者BCVA和CMT变化及平均注药次数,分析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后6mo,3+PRN组BCVA(LogMAR)由0.86±0.22提高到0.41±0.12,CMT由517.4±75.1μm降低到280.1±41.8μm, 1+PRN组BCVA由0.79±0.20提高到0.42±0.14,CMT由472.7±80.7μm降低到271.6±39.6μm,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组间BCVA和CMT比较无差异(P>0.05)。3+PRN、1+PRN组平均注药次数分别为3.64±0.66、2.78±0.94次(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病程、基线BCVA、椭圆体带完整性表现出和良好的视力预后有关。

结论:康柏西普1+PRN和3+PRN方案治疗BRVO继发ME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类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Conbercept ophthalmic injection,COI)玻璃体内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6-08/2018-06我院眼科收治的DME患者,依据患者施行激光治疗是否联合COI分为观察组(激光治疗联合COI)55例55眼和对照组(仅激光治疗)50例50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mo的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水平及视野、30°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值水平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BCVA(0.63±0.13 vs 0.76±0.19; t=4.123,P<0.001)、CMT(305.89±58.76 vs 340.26±60.41μm; t=2.954,P=0.004)比较有差异,而两组患者眼压对比(12.11±1.82 vs 12.24±1.59mmHg; t=0.389,P=0.700)无差异; 观察组患者术后1mo视野灰度值、视野平均缺损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1mo 30°视野平均光阈值敏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随访12个月的疗效及注射次数。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共38例(38眼),按照治疗药物分为2组,即康柏西普治疗组22例,雷珠单抗组16例,2组均采用按需要治疗(1+PRN)的给药方式。2组患者首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12个月,每次随访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眼镜(眼底镜)、眼底照相、黄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若病情需要则补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通过观察2组患者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以及12个月内的总注射次数,比较2种药物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2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值均<0. 05); 2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康柏西普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64±0. 70)次,雷珠单抗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88±0. 67)次,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1+PRN方案治疗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观察12个月疗效均确实可靠;康柏西普能有效减少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比较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弥漫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弥漫型DME 74例(82眼)分为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组(A组,31眼)、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组(B组,24眼)和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组(C组,27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FFA及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BCVA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治疗后BCVA无改善;B组CMT治疗后1个月无改善,治疗后3及6个月CMT下降(P<0.05)。治疗后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FFA改善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C组少于A组(P=0.001)。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激光光凝与单纯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弥漫型DME效果相近,均优于单纯黄斑格栅激光光凝;黄斑格栅激光光凝可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异性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治疗的新方向。2012年Ziv-阿柏西普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m CRC患者,Ziv-阿柏西普是一种作用于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重组融合蛋白,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结合,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Ziv-阿柏西普能显著延长m CRC患者的生存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Ziv-阿柏西普治疗m CR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注射康柏西普后对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的改善作用,评价康柏西普对本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从发现自觉症状到就诊的病程小于12个月的在我科就诊的病例,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共43例),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病程长短,分为病程小于3个月组(A组)16例患者,病程3-6个月组(B组)13例患者,6-12 个月组(C组)14例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三组均先注射1次,之后每1个月随访测定眼压、BCVA、CMT。结果:初诊视力与治疗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黄斑水肿高度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与视力预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眼压相比较,三组内的各随访点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病程长短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越早期治疗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