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20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1151篇
预防医学   56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42篇
  1篇
中国医学   363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针刺原穴引起肢体温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针刺对肢体皮肤温度影响的观察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检测结果表明,针刺后针刺肢体温度和对侧肢体温度均下降,针刺肢体的穴位温度变化均值为-0.69±0.64(℃),穴旁温度变化均值为-0.62±0.62(℃),任意点温度变化均值为-0.56±0.82(℃);对侧肢体的穴位温度变比均值为-0.41±0.86(℃),穴旁温度变化均值为-0.34±0.79(℃),任意点温度变化均值为-0.73±0.88(℃)。本文结果说明,针灸的治疗作用不但通过经络作用调整经络、脏腑的气血运行失调,还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机体的功能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下丘脑内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 ;NT)对体温的影响。方法 使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向大鼠双侧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 (PO/AH)和下丘脑后部 (PH) )分别注射NT和抗NT血清 ,观察大鼠体温的变化。结果 双侧PO/AH注射NT后大鼠体温下降 (P <0 0 5 ) ,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 ,但注射抗NT血清不能引起体温变化 ;下丘脑后部 (PH )注射NT对体温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下丘脑内外源性NT可能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 ,其作用部位在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 ,内源性的NT对体温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1岁7个月,主因“发热7天”入院。体温最高40度,不伴寒颤、呕吐,腹泻,无咳嗽,无抽搐,未出皮疹,口服退热剂后体温可以降至38度,2~3小时后体温再次上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109/L,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正常,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儿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病接触史。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无不明原因夭折史。入院查体:体温:38.7℃,呼吸:36次/分,心率136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弱,无特殊容貌,面色略苍白,全身未见皮疹,无黄染,无紫绀。腹股沟、腋窝处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无粘连,局部皮温不高。咽部充血,双…  相似文献   
34.
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全身性感染。细菌的主要来源是创面 ,尽早去除焦痂 ,可以减轻机体的中毒反应 ,减少感染途径 ,也有利于全身抗力的扶持。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是我所首创的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以防治烧伤并发症的新方法。我科自 1994年以来 ,采取一次大面积切痂手术的方法 ,治疗病人 3 5例 ,均获得成功。现就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病人 3 5例 ,平均年龄 (2 9.4± 7.8岁 ) ,在漂浮导管监测下进行手术 ,一次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用异(自 )体皮全覆盖。平均切痂面积为 …  相似文献   
35.
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季淑梅  阎丽 《中国针灸》2007,27(4):306-308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下降。体表温度是由血液循环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和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的皮肤温度变化与影响上述3个环节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6.
万喜 《东方药膳》2007,(7):25-25
发热是以体温升高达38℃以上,伴烦渴,脉数等为临床特征。多由触感疫毒之气,或被六淫之邪侵袭所致。无论病情发展属表属里,入气分血分,高热现象都是正气抗邪的表现。本证类似于西医所指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高热期。下列药粥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防辐射罩在早产儿体温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NICU入院时无并发症、体温不升需入单壁温箱保暖的早产寄养儿69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防辐射罩的为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观察其体温上升和有无低体温引起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 2组体温上升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使用了防辐射罩的早产儿体温上升时间快,体温上升有效率100%;加用了防辐射罩的早产儿出现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防辐射罩可被暖箱的温暖空气对流加温到箱温,使辐射失热大大减少,能起到双壁温箱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能使体温不升早产儿体温上升至正常范围,减少早产儿由于低体温引发并发症的机会,提高成活率.经济实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40岁,经商。因发热,双侧腹股淋巴结肿胀3周于2004年8月4日入院。患者1m前发现包皮内板糜烂、溃疡伴轻微痛痒不适,未做任何治疗。3w前患者出现低热,持续在38℃左右。同时发现左侧腹股沟有2个肿大的淋巴结约2 cm×2 cm不痛、粘连。口服螺旋霉素与退热药物后体温下降。停药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126例温病患者的体温和白细胞数的检测结果表明:卫气营血各病证组之间的体温、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现代医学和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分析了本检测结果的原因。认为近年来提出的“体温、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以作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分型的参考标准”的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个月入院,既往无栓塞史。查体:体温37.6℃,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早、中期叹气样杂音,脾脏于左肋缘下2cm扪及,质软,有轻度压痛。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有赘生物,无冠瓣和右冠瓣穿孔,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腹部B型超声波示:脾脏肿大伴囊、实性占位,不排除脓肿。腹部CT示:脾脏呈低密度影,不排除脾梗死、脾脓肿。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伴穿孔;脾梗死、脾脓肿?经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15d、血培养阴性后同期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及脾切除术。术中见无冠瓣和右冠瓣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